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征文“中国梦”与个人梦密不可分( 二 )
征文 有感于“中国梦”的“十度空间”
或许是巧合,南宋诗人郑肖思的诗句中已有了“中国梦” 。当其吟咏出“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时,他所抒发的,还只是中原收复、山河统一、国治民安的美好愿望 。每个时代都有“中国梦”,梦里的境地略略有所不同 。最新出版的《党建》杂志选择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深圳市委书记、中国探月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海军航母辽宁舰舰长等10人,从10个角度纵论“中国梦”的“十度空间”,即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深度、中国跨度、中国温度、中国厚度、中国硬度、中国风度、中国力度,让人眼前一亮感触颇深 。(新闻详见《党建》杂志2013年第二期) 权威专家和深圳经济特区官员眼里的“十度空间”,当然都属于对历史和时代的宏大叙事,让我们有机会丈量昔日追梦路、有信心憧憬未来的圆梦之旅 。其实对于更多草根而言,“十度空间”并非抽象的理论符号,它们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换句话说,大家就生活在这“十度空间”里,都在以各自的不同社会站位、不同职业岗位和不同贡献方式,在为每一个空间增辉,并从其中源源不断地提取幸福增量 。以草根视野看“十度空间”,回顾曾经的追梦路,我们曾极力追求的很多目标是那样的具体、实在,我们亲历的生活变迁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很多草根群体的人生目标清单上,昔日为温饱努力,今日为人生事业、民族复兴奋斗,理想升华见证不断提升的“中国高度”;不少人攒钱几年就能买车买房,城市高楼林立、街道车水马龙,当交通拥堵等城市成长烦恼驱之不散,它也从侧面印证了工业快速发展、百姓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提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从N多年前家家仅有的寥寥数件粗糙型手工业品,到现在的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很多高科技产品悄悄进入并改变百姓生活,细节里更见“中国精度”;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式扶贫”使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世界都感受到了滚烫的“中国温度”…… 总结圆梦公式,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追梦,将“中国梦”不断推向更新、更美好的佳境 。对于“十度空间”里已经承载的民生福祉,专家们可以堆出一系列厚重数据,如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达到8.8万亿元,移动电话、彩电、计算机、部分药物等主要高技术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但专家们却无法具体描述出公众的幸福感与生活体验——他们为换了部新手机而高兴,为买辆汽车涨了工资而欢歌,为孩子考上大学而欣喜,为航母出海、运—20大型运输机试飞成功而自豪……草根梦想就扎根在“十度空间”里,他们对未来的更多诉求也寄寓于“十度空间”,尽管老百姓没有按照专家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但大家实际上每天都在亲密接触着这些空间 。让“中国梦”变为实实在在的生活,用专家的话是要不断固化深化和持续拓展“十度空间”,让中国高度更高、中国速度更快、中国精度更精、中国力度更大、中国硬度更硬 。用百姓语言来表达就是——人人齐心协力,每天干好工作,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