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刚出生就会走,人类婴儿为何却没有任何生存能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有什么比人类婴儿更难带的幼崽了!
在看动物纪录片时 , 我们会看到许多野生动物的幼崽刚出生就会走路 , 小马出生没多久 , 就能够跟着母亲觅食;大象幼崽刚出生 , 就能跟着母亲迁徙 , 比如:断鼻家族中有一头小象 , 刚出生就随着母亲一路北上 。
还有一些动物幼崽虽然刚出生不会走路 , 但也比较省心 , 比如:小鸟出生之后 , 虽然不会飞 , 不会走 , 但它们对母亲依赖性没那么高 , 母亲只需要为它们提供食物 , 它们就能够长大 。 小狗狗虽然刚生下来连眼睛都睁不开 , 但它们也不需要像人类幼崽一样精心地照顾 。
和这些动物相比 , 人类幼崽是个例外 , 不仅需要母亲提供食物 , 渴了、饿了、冷了甚至不舒服了都会哇哇大哭 。 要知道的是 ,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 , 并非一直都是食物链的顶端 , 人类也曾有过天敌 , 而人类的婴儿哭声会引来天敌的注意 , 既然如此 , 那人类幼崽为何还如此难带 , 而不是像其他动物幼崽一样乖巧?
人类演化人类幼崽之所以如此难带 , 其实根源在于:人类的演化 , 使得人类幼崽注定了比别的动物幼崽难带 。
人类演化的重要节点 , 是人类开始直立行走 。 直立行走的优势是更加节能 ,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 , 相比于四肢行走而言 , 直立行走耗能更少 , 这就使得我们消耗同样的能量 , 人类可以行走地更远能够寻找到更多的食物 , 非常有利于人类生存 。
但是直立行走也有一个坏处 , 那就是人类的短跑速度并不快 , 很难在天敌口中逃生 , 不过人类在演化时还保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树栖生活 , 遇到野兽时可以迅速跑到树上逃生 。
直立行走的另一个坏处是“增加难产率” 。 科学家们对比过人与猿类的盆骨 , 发现人类的产道不仅狭小 , 而且还非常崎岖 , 这意味着在生育后代时 , 人类会遭遇困难 。
而另一方面 , 由于人类在演化中脑容量不断增加 , 不断增加的脑容量使得婴儿难以通过狭小的产道 , 这也导致孕妇在生育后代时非常困难 , 甚至有不少女性在生育后代时死亡 。
如果你经常看古装剧就会知道 , 孕妇在生孩子时堪称是“过鬼门关” , 有一部分女性难以挺过生育的门槛 。 现如今 , 现代医学的进步才降低了孕妇死亡率 。
由于在演化过程中 , 人类直立行走所带来的狭小产道 , 遭遇不断变大的脑容量 , 以至于孕妇难产率较高 。 但是人类在演化时 , 保留了一种生殖策略:提前生育 , 让婴儿头骨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出生 , 如此一来也大大降低了孕妇的死亡率 。 也就是说 , 人类其实都是早产儿 。
人类婴儿为什么那么难带?相比于其他动物而言 , 由于人类还未发育完全便已经出生 , 所以人类要在体外发育很长一段时间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人类婴儿在出生之后 , 无法像小牛、小羊一样一出生就会跑 , 人类婴儿的所有需求都需要父母提供 。
为了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 人类婴儿会用哭声来寻求帮助 , 无论是渴了、饿了还是尿了都会哭 , 虽然在我们看来 , 婴儿的哭声都一样 , 但也有一些妈妈表示 , 自己能够通过婴儿的哭声来判断他们的需求 , 可能婴儿的哭声也会根据需求的不同来调整吧 。
小牛小羊之所以没有用哭声来表达不满 , 一来是因为它们刚出生就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 如果发出哭声 , 它们很容易就被天敌发现并吃掉 , 所以小牛、小羊妈妈如果要离开宝宝一阵子时 , 宝宝一般会躲在草丛中一动也不动 , 甚至连声音也不会发出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有一些野生动物宝宝会被人们“强行救助” , 比如:将躲在草丛中的宝宝误以为是被妈妈抛弃的动物幼崽 , 而送往动物园救助 。
推荐阅读
- “地狱之门”被打开,崩塌出两公里大坑,远古动物遗骸暴露无遗
- 早期的西方“犯罪面相学”:长得像哪种动物,就自带它的特点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野兽出没”!盘点魔法卡中的神奇动物!
- 交配时,猫为什么叫声相当凄惨?人类与猫科动物又有哪些不同呢?
- 盘点那些被人类灭绝的动物,100年里,人类亲手送走了多少物种?
- 1997年黄鼠狼“讨封”事件,是真是假?动物真能“成精”吗?
- 没有听说有猎食动物捕杀骆驼,是骆驼生长环境没捕食动物,还是?
- 你知道什么地球生物交配时间最长吗?这种动物,交配行为贯穿一生
- 生命一旦站稳脚跟,就会成为塑造其环境的主要参与者
- 什么动物已经无法再进化了?国宝大熊猫是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