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木的成语67个,带解释例句( 三 )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
枯木逢春kūmùféngchūn成语解释: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 。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
例句:枯木逢春,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蠹众木折dùzhòngmùzhé成语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
成语出处:《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下乔木入幽谷xiàqiáomùrùyōugǔ成语解释: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 。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枯木再生kūmùzàishēng成语解释: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
成语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
立木南门lìmùnánmén成语解释:立木:竖木于地上 。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 。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削木为吏xuēmùwéilì成语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 。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一草一木yīcǎoyīmù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成语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
例句: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移花接木yíhuājiēmù成语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 。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圆木警枕yuánmùjǐngzhěn成语解释: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 。形容刻苦自勉 。
成语出处: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