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明确教学目的 ,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 , 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 , 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 , 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 , 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 , 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 , 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 , 用对古诗词的喜爱 , 感染学生 , 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 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 , 去学习、口评、赏析 , 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丰富语言积累 , 培养语感 , 发展思维 ,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 , 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 可以实际的课堂中 , 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 , 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 。通过实践 , 我觉得倡导背诵 , 实现量的积累 , 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 。可以说是粗中有细 。在此 , 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
一、以读为主 , 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 , 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 , 还要把握诗的内容 。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 , 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 。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 ,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 , 读也要注意方法 。首先 , 要读得忘情 。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 , 尽情、尽兴地朗读 , 从而获得整体感悟 。其次 , 要读出花样 。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 ,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 , 都能激活思维 , 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 , 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 , 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 。另外 ,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 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