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失的成语82个,带解释例句( 六 )


大惊失色dàjīngshīsè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例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失败为成功之母shībàiwéichénggōngzhīmǔ成语解释: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 。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èsǐshìxiǎo,shījiéshìdà成语解释: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失魂落魄shīhúnluòpò成语解释: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例句: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失惊打怪shījīngdǎguài成语解释: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也形容大惊小怪 。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三折:“猛抬头观觑了失惊打怪,原来是匾金环故人犹在 。”
失张失智shīzhāngshīzhì成语解释: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shīzhīdōngyú,shōuzhīsāngyú成语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例句: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shīzhīháolí,miùyǐqiānlǐ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例句: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 。这一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闻一我《屈原问题》)
患得患失huàndéhuànshī成语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例句:既无“患得患失”的念头,心情也自然安泰,决非欲“骗人安心,所以这样说”的:切祈明鉴为幸 。(鲁迅《两地书》六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