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则的成语30个,带解释例句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成语解释: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
例句: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得寸则寸dé cùn zé cùn成语解释:得到一寸就是一寸 。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大杖则走dà zhàng zé zǒu成语解释:杖:木棍;走: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 。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 。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例句:“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耳闻则诵ěr wén zé sòng成语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 。形容记忆力强 。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 。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成语解释: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例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
山锐则不高shān ruì zé bù gāo成语解释: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
水至清则无鱼shuǐ zhì qīng wú yú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好问则裕hào wèn zé yù成语解释: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
成语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学而优则仕xué ér yōu zé shì成语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