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则的成语30个,带解释例句( 二 )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例句: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成语解释: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例句: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毛泽东《矛盾论》)
非愚则诬fēi yú zé wū成语解释:诬:诬蔑 。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
偏信则暗piān xìn zé àn成语解释: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 。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穷则思变qióng zé sī biàn成语解释: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 。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日中则昃rì zhōng zé zè成语解释:昃:太阳偏西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例句:你但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都是无往不复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
既来之,则安之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成语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
例句: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0二回)
事预则立shì yù zé lì成语解释: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鸟穷则啄niǎo qióng zé zhuó成语解释: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 。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 。
成语出处:《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
闻过则喜wén guò zé xǐ成语解释: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