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读后感

刘老师的这份演讲录我花了一个小时看完 , 脑海中一直在回荡着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词 。这三个词在高中语文课上我已经学到过 , 它们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者 ,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的确 , 这三个词简洁明了地道明了作为老师的职责 , 也为我这个准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做老师 , 要能够以身作则 , 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和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但要授业 , 传授与学生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 , 还要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 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引导他们解决困惑 。这就和我们教学法等课程的内容相吻合了 。
虽然这三个词 , 六个字 , 看起来很简单明了 , 但是要真正做到 , 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知识 , 深厚的功底 。
首先 , 足够的知识 。渊博的专业知识 , 是一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
这一点要求老师本身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 , 并且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轨迹 , 只有这样 , 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一个老师 , 对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不能良好地掌握 , 可能会产生讲解含糊 , 对学生的提问瞠目结舌的窘境 , 这是十分可耻的 。
当然 , 盲目填鸭是不行的 。足够的知识就相当于一个知识库 , 老师要从中甄选出适合学生在现阶段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考虑到教材 。老师要掌握好教材 , 吃透教材的同时 , 要补充教材 , 甚至在教材已不适用时勇于更新教材 。老师常说 , 要给你的学生一杯水 , 你自己先得有一桶水 。现在我仔细一想 , 确实是这样 , 并且这水原本是河里打上来的水 , 得经过一番沉淀之后 , 汲取最上层、最清澈的水 , 才能对学生最有帮助 。
第二 , 深厚的功底 。
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 , 除了取决于本身的知识基础外 , 还取决于教学方法 。教学法这一门功课教会了我很多科学的技巧 , 然而 , 真正的优秀教师 , 是从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刘老师在他的专题中提到 , 教师要有自强不息的工作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胸襟 , 养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
自强不息的主动精神 , 能够提高老师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 推动老师有创造力地去工作;一个具有主动精神的老师 , 会将自己的工作条例串联起来形成一整个工作范围 , 以整个工作面代替一个个工作点 , 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同时 , 一个自强不息的老师 , 会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做出规划 , 通过学习他人经验、进修、阅读等方式来充实自己 , 提升自己 , 与时俱进 , 推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