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脑卒中在中国和全球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致死原因以及主要致残原因 ,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医疗费高等特点 , 是危害社会健康的严重疾病问题 , 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
近年来 , 干细胞移植被提出用于脑卒中治疗研究 。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 可替换脑组织损伤细胞 , 分化为神经系统组成所必需的各种类型细胞 。
研究报道 , 在动物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 , 干细胞治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恢复 , 可通过抑制炎症和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降低脑梗死体积 , 通过释放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增强内源性修复机制 , 而且移植后的干细胞在宿主内分化、替代和整合 , 进而替代脑损伤细胞 , 发挥治疗作用 。
因此 , 干细胞疗法被纳入脑卒中基础和临床研究 , 以改善脑组织损伤修复和神经功能缺陷 ,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再生医学的治疗策略 。
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研究进展目前脑卒中干细胞临床试验已注册逾50项 。 所应用的细胞类型主要是神经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 其治疗方案大多采用单一 类型细胞治疗 , 多种细胞联合应用的研究案例较少 (表1) 。
但只有人神经前体细胞系NT2/D1和人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CTX进入到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 。
神经干细胞干预脑卒中机制与临床研究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
目前 , 在脑卒中动物模型中 , 提出2种基于NSC的主要作用机制
① 通过脑内移植NSC及内源性NSC的神经再生刺激 , 替换受损的神经元 , 以重建和修复受损的脑神经通路;
② 通过脑内、静脉内或动脉内递送至大脑内的NSC , 以旁分泌的方式 , 促进免疫调节、神经保护机制、内源性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 。
临床研究人神经前体细胞系NT2/D1
NT2/D1细胞 , 也被称为NT2细胞 , 是一种人畸胎瘤来源的人多能胚胎瘤细胞系 , 被认为是神经前体细胞系 。 NT2/D1细胞给予维A酸 , 可诱导 获得有丝分裂后期神经元样细胞NT2N神经元(商品名LBS-Neurons) 。
临床案例一:在严重运动障碍的基底神经节脑卒中患者中展开NT2N神经元临床Ⅰ期试验 。 该项研究招募脑卒中患者共12例 , 年龄44~75岁 , 脑梗病程6个月~6年 。
其中4例脑卒中患者在脑内给予单剂量2×10^6神经干细胞 , 另8例患者随机给予单剂量2×10^6神经干细胞或3倍剂量的6x10^6神经干细胞移植 , 移植后1 , 2 , 4 , 8 , 12 , 16 , 24 , 36和52周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
长达18个月血清学或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 , 无细胞相关的有害作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估显示 , 所有患者平均改善了2.9分;移植后6个月 , 11例患者的PET扫描结果显示(另1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原因 , 被迫推迟) , 6例患者(5例接受2×106 细胞治疗 , 1例接受6×106细胞治疗)的移植位点或同侧脑中 , 氟脱氧葡萄糖[F-18]相对摄取增加≥15% 。
NT2N神经元临床Ⅰ期试验 , 证明了神经元脑内移植在运动障碍脑梗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人神经干细胞系CTX
人神经干细胞CTX 可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 以促进血管新生、神经再生和降低炎症反应(图 1) 。 CTX0E03是一种永生化人神经干细胞系 , 来源于人胚胎脑组织 , 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c-myc生长因子进行永生化处理 , 永久保持干细胞特性 。
CTX0E03被作为临床级NSC , 据此研制的商业化产品CTX-DP被用来治疗慢性脑卒中(ReNeuron PISCES试验) 。
临床案例二:CTX0E03临床Ⅱ期试验(PISCESⅡ , NCT02117635)紧接PISCESⅠ的步伐 , 以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该Ⅱ期试验招募年龄≥40岁、病程2~12个月、合并手臂局部麻痹且手臂丧失功能3~12个月的21例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 给予单一2×10^8细胞剂量治疗 。
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 , 未出现细胞相关的安全问题;15例患者出现临床相关的功能改善 。
未来展望近些年来 , 基于干细胞的脑卒中临床研究日益增多 , 干细胞治疗策略的提出为脑卒中治疗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很有前景的治疗途径 。 大量非临床和临床研究表明了干细胞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推荐阅读
- 科普这件事情很难,但是有人一直在做,感谢负重前行的科普人!
- 完全意外!两个濒危物种的不小心结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种”
- 飓风,大自然的水汽之手
- 蜜蜂是如何交流的
- 如何从黄蜂中分辨蜜蜂
- 蜜蜂是如何在冬天保暖的?
- 什么样的“忙碌”才是 busy?或者 busy 算是什么程度的“忙碌”
- 汤加火山超级大爆发:地球的一颗青春痘又爆了
- 世界上最小的蜂鸟,体重比硬币还轻
- ?8种红色和黑色的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