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宋史·刘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 ,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 。(5分)
答案:
4.C(革:读jí(通亟),急,重 。)
5.A(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 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 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 。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 。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 。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 。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 。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 。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 。”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 。”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