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二 )


看看现实,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 。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 。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 。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 。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作为教师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别无他径可寻 。
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 。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 。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 。我们要和学生对话沟通,要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老师的妙趣横生 。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