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原文及译文( 二 )


天台士陈庭学君 , 会写诗 。他由中书左司掾 , 屡次随从大将北征 , 颇有功劳 , 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 从水路到了成都 。成都 , 是四川的要地 , 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 。入川后 , 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 , 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 , 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 。他既经游览 , 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 , 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 。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 , 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 , 在京城和我会遇 。他的精神更加饱满 , 言谈愈发宏壮 , 志向意趣益加高远 , 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
我很惭愧 , 当我年轻的时候 , 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 , 但是因为学业未成 , 没有空闲的时间 。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 , 四面八方战火纷飞 , 没有落脚的地方 。及至当今 , 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 , 远到海边 , 合为一家 , 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 。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 , 还能够实现吗?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原文及译文】不过 , 我听说古代的贤士 , 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 , 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 , 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 , 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 , 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 , 尝试探求一番 。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 , 就请把它告诉给我 , 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