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杜诗传》原文及译文

《后汉书·杜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
七年,迁南阳 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 。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 。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 。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 。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 。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 。仪仗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 。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 。
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 。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 。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 。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