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地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蒲松齡《地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④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
【蒲松齡《地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 。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 。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 。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 。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 。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
【注释】
①客:客居 。②俄而:不久 。③趋:快走 。④逾:超过 。⑤一何:多么 。
【试题】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
翻译: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答案】
1.C
2.B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 。
4.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争其中的原因,#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看到发生奇花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 。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 。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民生活 。能诗文,善作俚曲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