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设定 有人9天倒闭,有人亏掉一套房!靠卖肉一夜爆火的美梦,该醒醒了( 二 )


三茅网报道称 , 全国估计有500位钱大妈加盟商在寻求转让 。
三千多家门店 , 五百店主转让 , 这和钱大妈宣传的“3%-5%”的开店失败率大相径庭 。
惨烈的数据面前 , 钱大妈的“加盟神话”也逐渐被戳破 。
2人设立起来了 , 店主却哭了全国开店、不缺生意的钱大妈 , 为什么就是赚不到钱?
1.比起经营 , 更喜欢造“人设”
从打折促销到店铺装修 , 钱大妈处处都在打造“人设” 。
钱大妈店铺的外观非常有辨识度 , 内部装潢也十分统一 。
但“立人设” , 是需要花钱的 。
钱大妈的店铺 , 有90%是加盟店铺 , 只有10%是直营店 。
这意味着 , 钱大妈的大多数加盟店店铺开销 , 都需要店主自己承担 。
为了保持统一装潢 , 店主要向钱大妈缴纳数额不菲的装修费和设备费 。
但据报道 , 一个50平米店铺的装修费用 , 钱大妈就要收25万元(5000元/平米) , 远高于市面装修平均价格(1500元/平米) 。
于是 , 就有人质疑钱大妈的装修价格不合理 。
除了装修费用外 , 店员招聘也是一大支出 。
一家钱大妈店铺 , 至少需要6人以上(店长、店员、店助、分割师等) , 这些人的开销都需要店长自己承担 。
林林总总算下来 , 加盟一家钱大妈店铺 , 起码需要店主四五十万元的先期投入 。
一旦店主不熟悉业务 , 或者地段不到位的话 , 就很容易亏损 。
2.水土不服 , 补贴也要降价
钱大妈“重人设”引发的种种弊端 , 在它进军全国之后变得更加明显 。
说到底 , 卖菜是一项重资产生意 , 运输、保存、处理都要花钱 。
钱大妈在广东的成功 , 离不开它一手打造的供应链 , 它花费重金建了专属城市仓 , 将食材统一处理后再送到店铺 。
供应链建成后 , 再通过快速开店 , 用店铺的规模优势压低价格 。
加上钱大妈每天都能卖光 , 店铺越多 , 钱大妈的订购量就越大 , 越有底气压价 。
这套打法 , 让钱大妈在广东的扩张势如破竹 , 只要地段不太差 , 凭借低价优势 , 生意想火爆一点都不难 。
但到了新城市之后 , 钱大妈的优势就大打折扣 。
以配送中心为例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一个配送中心的成本就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 , 更不用提和生鲜菜商和与供货品牌的合作 。
因此在一些新兴城市 , 由于门店少 , 价格就压不下来 , 钱大妈的进货价比菜场卖价还要高 。
但为了维持“便宜”的人设 , 钱大妈不仅会要求加盟商多订货 , 还强制让加盟商进行补贴 。
如果再算上晚上打折 , 店铺的利润损失就会进一步扩大 。
为了将便宜进行到底 , 财大气粗的钱大妈当然不差钱 , 加盟商却苦不堪言 。
3.线下疯狂开店 , 线上拱手让人
最后一点 , 来自于线上竞争对手的挑战 。
钱大妈之所以能疯狂开店 , 资金却没告急的重要原因 , 就是它的“统一” 。
重庆店和广东店 , 钱大妈售卖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 。
钱大妈为了省钱 , 采用了“少而精”的模式 , 用更少的品类赚更多的钱 。
但当钱大妈转到了线上 , 就变得格格不入 。
比如钱大妈在北京的某一家门店 , 线上的品类仅有100个 , 秒杀单品更是少到只有3个 , 逊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对手 。
至于纸巾、拖把等日用品 , 更是乏善可陈 。
在广东消委会的问卷调查中 , 钱大妈的线上商城评分倒数第三 , 主要原因 , 就是产品的丰富度和平台功能不够好 。
图片来源: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广州生鲜电商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那些懒得动的年轻人 , “买菜便宜”只是一方面 , 方便也很重要 。
不“方便”的钱大妈 , 会在线上市场遇到许多难题 。
3靠“人设”卖菜 , 并不长久不可否认的是 , 钱大妈在创业初期 , 确实立住了“便宜”的人设 。
但随着生鲜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 , 钱大妈也未能免俗 , 开始了疯狂扩张之旅 。
起初 , 钱大妈的开店要求 , 是2000户以上的小区必须有门店 , 两个门店间隔要在500米以上 。
但随着钱大妈的店铺越来越多 , 这个要求被更改为了1000户 , 门店间的距离也缩短到250米 , 有的地方还加入了货柜 。
一个社区 , 好几家店抢生意 , 店主们陷入了“内卷” , 怨声载道 。
店铺密度虽然上去了 , 供应链、服务等“内功”却没有跟上 , 只不过由于加盟机制 , 钱大妈总部的损失降到最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