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为什么人类可以制造芯片、利用核能、发明智能机器人,却不能制造一片树叶和一粒米?


基因 为什么人类可以制造芯片、利用核能、发明智能机器人,却不能制造一片树叶和一粒米?
文章图片

基因 为什么人类可以制造芯片、利用核能、发明智能机器人,却不能制造一片树叶和一粒米?


这是两种不可比拟的事物 。 大自然的生物体是几十亿年进化演化的结晶 , 精细程度无法比拟;而人造的东西不管做到怎么细致 , 相比自然生物体还是很粗陋的 。
人造物品在某一个方面有可能突破生物体的功能 , 但综合方面就相差万里了 。 所以人造物体只能叫仿生 。
不管是一片树叶或者一粒米 , 都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演化的产物 , 它们之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是大自然精雕细琢选择的结果 , 它们里面的每一个细胞 , 都是异常复杂的亿万种物质组合 。
所以生物的复杂性是人类目前无法仿制的 。
比如一粒米 , 是植物水稻生长出稻谷 , 再由稻谷加工成大米 , 是中国南方主要的粮食来源 。
稻谷由外到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组成 , 每一个部分都含有若干子部分 , 在生长环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
大米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复杂 , 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b1、维b2、烟酸、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等 , 无法一一列举 。
但这些只是其成为食品后的外在表现 , 自然界植物最精细和复杂的是它们生长期间的内在机制和奇妙组成 。
自然界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 , 都是由细胞组成 。 细胞才是生物的精华 , 人类真正制造不出来的是细胞 。
细胞只有微米级大小 , 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每个细胞里都是异常复杂的结构 , 所包含的物质名称数也数不清 , 每一种物质都在植物的生命里起着不同的作用 。
含有遗传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在细胞核、细胞质等处 , 只有2nm直径 , 要用放大5万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 , 而遗传基因只是DNA链条上的几个片段 , 这些遗传基因的碱基对就有上亿到几十亿对 。
这些遗传物质保证了动植物的特性代代相传 。 但在漫长的自然选择演化过程中 , 动植物不断的发生变异和突变 , 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
而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 , 组成其本体的细胞都有数亿甚至几十万亿个 。
人类如果要真正制造出自然界的生物模式东西 , 就要首先制造出含有各种遗传信息的细胞 。
自然的产物更为奇妙的是它们能量转换的方式 , 每种动植物的身体都是一座世界上最复杂的化工厂 。
比如人吃食物就有力量 。 人体里面可以把吃进去的食物通过心肝五脏产生各种化学反应 , 转化为脂肪、糖分、氨基酸、蛋白质等等 , 最终以智力和力量的方式转化出来 。
植物通过吸收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就能转化为叶绿素、氨基酸、糖分、蛋白质、脂肪、各种纤维和微量元素 , 为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提供养分 , 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出氧气 。
这些复杂的玩意是人类永远无法制造出来的 。 所以人类仿生只是学习利用动植物身上某一点特性 , 在某一个方面可以大大超出动植物的能力 , 但综合性能上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
但现在人类已经越来越多的认知和了解了自然规律 , 已经能够从分子层面改造动植物 , 这种改造比制造业更为强大和精细 。
比如基因工程 , 就能够改变某些动植物的特性 , 克服基因缺陷 , 加强某些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和人类需要的功能 。
人类还能克隆 , 通过非自然的方式复制某些动植物 。
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实际上绝大多数还是利用了自然遗传功能 , 只是利用自然规律人为改变了其中很少部分 , 所以不能说完全是人造 。
综上所述 , 人类制造的太空探测器已经到达冥王星考察 , 但做不出一片真正的树叶 。 但可以通过基因技术改造自然生物 , 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 。
比如制造业可以加工出绿色的叶状物(里面不是由细胞组成 , 也没有遗传基因) , 但只是徒有其表;可以合成大米里面的某几种营养成分等 , 但无法穷尽 。
人类仿生 , 比如学习鸟类的飞翔功能 , 制造出了比鸟飞得又高又快的飞机 , 但不是靠吃鸟食提供动力 , 而是采用“喝”油驱动相对简单的转换方式 , 产生动力飞翔 。
航天飞机虽然有几百万零件组成 , 但比起真正的鸟类一根羽毛的复杂程度都不如 。
旅行者一号已经飞离地球200多亿公里 , 但依然做不出一个细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