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记续写;多一份阳光,少一片黑色

续写雷锋日记;多一份阳光,少一片黑色
食品安全不只是媒体聚焦热点,也成了人们老生常谈话题 。从宣传教育、网络抨击、依法惩处、扣问良心、领导问责、强化检测等层面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强了国人对“民以食为天”、“捍卫舌尖安全”的社会关注度、共治力 。治理“毒食品”,笔者以为既要净化道德灵魂,实施重典整治,更需净化市场源头,让市场运作多一份阳光,少一片黑色 。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食品市场一派繁荣,让国人“舌尖”多了享用 。然而,各类食品大量需求,敞开销售渠道,往往给生产与供给,留下了大量“偷天换日”的空间,灰色交易总层出不穷 。“毒食品”来源于市场运作环节,治理也应从市场环节入手,让市场前充满阳光 。
建立严格的食品准入制度,当然是第一关 。对食品经营者,必须建立诚信登记制度,一经发现不诚信现象,即记录在案,列入“黑名单”,伴随其经营生涯 。对于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以后不得从事各类食品经营 。同时,对各类食品商家,必须推广借鉴大超市做法,建立明白消费制度,让消费者及时知晓食品来源、产地、原料、添加剂、生产与保持日期等情况 。对于临时商贩,必须建立市场挂靠、工商挂钩等制度 。这些看似基本市场行为,但切不可放松“紧箍咒” 。因为,对食品安全与否,消费者是没有鉴别能力的,要明白消费,并不容易 。许多食品进入消费者肚子,即便是毒食品,其产生的健康危害,往往有个过程 。因此,消费前太需要感受“阳光” 。
随着市场不断发育完善,食品生产、销售日益体系化,生产商与销售商“同盟关系”更密切 。为追逐共同的利益,从源头到市场,往往形成黑色的利益链 。有媒体报道,冰冻“鱼虾”穿上冰衣,从包裹一层冰到多层冰,不是单纯为保鲜,而是根据销售商要求“量身定制”的 。良心还算好一点的销售商,加一层冰衣;良心越坏,穿的冰衣越厚 。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镉大米、毒皮蛋,有的生产与销售“两张皮”,但有毒者,往往进货便宜,进货渠道混乱,销售商自然心知肚明 。正是供应与销售达成利益链,让有毒食品堂而皇之进入百姓餐桌 。为此,必须毫不手软,斩断黑色利益链 。
斩断黑色利益链,必须实施“连坐”举措 。对销售毒食品销售商,必须提供源头供货商,#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实施纵向“连坐”,一只产品有毒,上游供应商立即整治,所有牵涉品种全部没收或者销毁 。一个区域发现毒食品加工,所有食品加工厂,全面停产整顿 。再者,实施横向“连坐”,发现某一市场、某一商店有毒食品,对市场、区域所有食品经营者,实行统一整治,必要时所有产品全面下架或销毁,只有这样,才能让经营者共同监督市场 。市场可以同享,利益可以同获 。但经营者与产业链,共同担责、共同监管、相互制衡,也须共同附属 。“连坐”也许不合人性,也不合法理,但在食品经营中,借鉴“连坐”举措,不失为好举措,虽属无奈,也属必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