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其它野生动物来说 , 近亲交配繁殖都是一个自掘坟墓的事情 , 这并非是对个体的不利 , 而是对一个种群乃至整个物种来说都是如此 。 地球上从最开始诞生生命到今天为止已经有38亿年的历史 , 凡是那些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物种必定有它们独特的优势 。
如果真的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 ,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 , 可能这个物种早都已经被自然所淘汰掉了!
近亲繁殖的终点是一条死胡同
地球上的生物实际上很类似于机器人 , 我们的基因就像是机器人内部的一套程序 , 它们已经被提前编程好 , 一切都要按照这套程序来执行 。 生物的基因就有这样的功能 , 无论好坏貌似已经提前被设定好 , 只等时间到了就可以开启那个开关 。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掉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 那也是至关重要的 , 接下来我们就用生物课上的知识来简单解释近亲繁殖的弊端所在 。
以人类为例我们拥有23对46条染色体 , 一对染色体同等位置的基因共同表达 , 假如致病基因在a上是隐性的 , 那么Aa的人是正常的没有疾病 。 如果是近亲繁殖的情况 , 就是Aa和Aa结合 , 结果有1/4的可能性 , 后代是致病的 。 并且由于近亲基因上相似 , 可能发生很多隐性致病基因的结合 , 变成隐性的纯合子 。
并且这种情况是不利于生物进化的 , 长久以往这个物种的路越走越窄 , 最终自取灭亡 , 因为已经丧失了基因的多样性 , 致病基因越来越多 , 同时生物个体的进化已经完全赶不上环境的变化 , 早晚都会被淘汰 。 从宏观上来讲还是以人类为例子 , 那就是近亲结合后代痴傻等情况居多 , 还会出现很多想象不到的疾病 。
狮子 , 陆地上进化较成功的物种 , 如何避免近亲繁殖?
狮子在生物学分类上是猫科-豹亚科-豹属下的成员 , 和虎豹等都是陆地生物的佼佼者 , 也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 一路发展进化而来可以说非常成功 , 并不会比人类差 。 只是进化的方向不同而已 , 狮子擅长捕猎、奔跑速度快、攻击性强、较灵敏 , 而人类就是拥有聪明的大脑会实用工具等 。
狮子特殊的繁殖机制可以避免近亲交配的弊端 , 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群居生活 。 狮子跟所有的猫科动物都不同 , 它们是唯一采用群居生活方式的 , 在一个狮群中一般都是雄狮作为首领 , 雌狮作为狮群的成员 , 以及一些小狮子 。 新上位的狮王会把上一代狮王留下的后代全部杀死 , 尽可能的让雌狮进入发情期 , 繁殖自己的后代 。 这种群居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其它猫科动物可能会更加安全 , 没有那么大的随机性 。
第二:小雄狮被驱逐 。 一个狮群中的小狮子长大后会面临不同的命运 , 在小雄狮长大2-3岁以后 , 它们就会被狮王驱赶 , 避免它们成年后骚扰自己的后宫 。 大家看过的《狮子王》动画片整体线路上是错误的 , 狮王并不会把它的王位传递给它的儿子 。 这样的形式可以避免小雄狮长大后和它的母亲或者姐妹交流 , 避免近亲繁殖的可能性 。
第三:小雌狮被保留 , 狮王更替 。 狮群中的雌狮长大之后还是比较安逸的 , 如果狮群成员数量并不是特别多的时候 , 它们会继续留在狮群中长大到成年 。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小雌狮长大之后可能会和它的狮王父亲有交流 ,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 因为狮王的更替是很频繁的 , 那些流浪的雄狮以及雄狮联盟会不断地寻找机会对各个狮群下手挑战狮王 , 最终的结果就是狮王一般在位3年左右可能就要被其它雄狮驱逐出去 , 没有机会和成年后的小雌狮相遇 。
流浪雄狮还会认识自己的母亲吗?
所有的雄性小狮子都会被驱赶出狮群 , 开始它们的流浪生涯 , 由于在非洲大草原上面对斑鬣狗的盯防 , 单独进行捕猎难度非常大 , 首先猎捕的效率就很低 , 其次被抢夺猎物的可能性很大 。 因此很多流浪雄狮都会选择抱团在一起 , 成为流浪雄狮联盟 , 这样一群年轻力壮的雄狮在非洲大草原上是不可阻挡势力 , 它们团结起来可以挑衅任何狮群 。
推荐阅读
-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凶猛威武,为何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青藏高原曾发现22万年前,清晰印在石板上的手印,怎么回事?
- 78万年前外星人改造了智人基因? 科学家: 事实远没这么简单!
- 100多年前,“食人狮”捕食铁路工人,最终它是怎么被击毙的
- 交配时,猫为什么叫声相当凄惨?人类与猫科动物又有哪些不同呢?
- 生殖隔离是什么?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