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遥远的清明节|我国古时的清明节
【我那遥远的清明节|我国古时的清明节】古时清明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禁火寒食 。就是不能生火,只吃冷食 。这个习惯据说与春秋时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 。史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各国,全仗手下一帮贤臣舍死相助,才得以复国 。重耳复国后,大封有功之臣 。论功劳,若没有介子推割股啖君的举动,恐怕重耳早已饿毙道途 。介子推品格高尚,功成身退 。为了表示无意官场的决心,还将老母一道搬进绵山隐居 。重耳千呼万唤,子推终不出山 。最后重耳放火烧山,四面留其一,看你出不出来 。介子推背着老娘,抱木焚死 。死前留下遗言,要重耳做个清明之君 。重耳悔之莫及,遂把绵山封给介子推,改名介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之介山) 。还规定每年这天严禁烟火,吃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节 。
唐宋以来,诗人们留下许多关于寒食的诗篇,宋之问、王昌龄、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其中以韩翃的《寒食》最为有名: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只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故后来吃冷食的规矩也就延至清明了 。
清明日到谷雨日的十五天,作为农时的一个节气俗称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作可谓流传千古,其诗眼在一个酒字上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宋王禹偁句) 。文人们的清明,自当有文人的气氛和情趣,而清明作为一个农时,对于国计民生而言,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据说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可惜流传不开 。我却记得两句,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 。这词刻在了石碑上,这碑记得好像是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快到了 。使我油然忆起唐代诗人清明时节雨纷纷和杜陵寒食草青青等名句,脑海自然泛起一幅幅往昔春光明媚、踏青郊游的壮丽情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因为懵懵懂懂,清明播种,清明是两千多年来农作物播种的重要时节,直接关联着当年金秋的收获 。一年之乐始于春,随着冬去春来,春暖花开,清明佳节,又将人们推向春游踏青的高潮,其乐融融 。人们沐浴在野外自然春光中,春风拂面,美不胜收,留连忘返 。但是,清明时节尽管如此引人入胜,气候乍暖还寒 。在工作、生活、游玩之中,更应注意保健,过上一个愉快健康的清明节 。
后来人们又把寒食和清明合为一个节日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万物复苏,阴阳开始转化,春天的到来驱走了一冬的浊气,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郊游踏青,民间还有放风筝,打秋千等室外活动 。人们还在这一天祭祀先人,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
推荐阅读
-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永远的西瓜小丑读后感
-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 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 路遥人生读后感
- 永远的哨兵读后感
-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读《永远的雷锋》有感200字
- 雷锋的微笑观后感|《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 路遥人生|路遥《人生》读后感
- 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