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清明节上坟扫墓父亲祭文

清明节上坟扫墓父亲祭文
父亲xxx,生于解放前的动荡年代 。家里兄妹六人,父亲从小跟随当船工的爷爷飘泊于江河之上,以水为院,以船为家,无根无靠 。解放后,响应国家精减城市人口支持下乡建设的号召,父亲兄妹六人跟随奶奶一起自愿下放到湖北省汉川县榔头镇长岗村为农民,扎根于农村建设 。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为了多一个人口争工分,父亲早早和母亲结婚成家,支撑大家庭的同时,也挑起自己家庭生活的重担 。成家的父母居无住所,借住在乡邻家 。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随着我们儿女的降临,父亲除了生活之担外,还于点滴的积累中建起自己第一个两间的房屋 。屋子虽小,却给了孩子们一个安身之所 。
为了还建房欠债,父亲留下母亲和一群待抚的孩子,独自飘泊在外到武汉做起小生意,住车站,睡街头,风餐露宿,吃尽苦头 。间歇中回到家中,带回自己辛苦积蓄之时,也给童年中的我们带回点点的零食,带回孩子们期盼的快乐 。
看着慢慢长大的孩子们挤住在厨房中的一张床上,父亲有了第二次建房的压力,更多辛苦的外出贩卖瓜果蔬菜,旅馆简易和小吃摊点是他暂时的歇脚处 。一年到头,把辛苦赚来的钱上交给生产队里因自家缺少劳动力而欠的工分外,余下部分为再次建房而累积 。八十年代初农村包干后,父亲终于在村子里建起首屈一指的三间大房,使得三个儿女都有了自己各自的房间,而父亲不得不为了再次还房债飘泊在外 。把家里的农活丢给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一起承担 。
八十年代未,父母亲一起放下农田,离开了自己辛苦建起未住几年的新房,租住到武汉做废品收购生意,穿梭于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在城市人熟睡的午休中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城市的废物利用奉献着自己体能和智慧,从中谋取微薄的利润养活全家 。自建了两次房子的父亲直到中年,母亲也出外后才和母亲一起租住着城市里简单狭小的小屋,给自己暂时的一个家,结束了独自飘泊动荡、风餐露宿的生活 。
九十年代初,父亲的废品生意达到顶峰,心地善良的父亲说服亲戚朋友们都出动到武汉,带领他们一起走致富之路 。在繁忙的生意中,父亲还到处跑动关系把父辈兄妹几人的户口按返城政策转回到武汉,同时还设法捎带上自家亲戚顶替本已是武汉户口的四弟之名,为身边的亲戚们谋取生存之利 。同时善良的父亲也因为个性直率,在为大家出钱出力后却反而落下一堆的不是,而导致亲朋的误解,导致亲兄弟十多年没有往来 。
在遭受亲戚的打击后,父亲的生意日渐下滑,父亲趁此在汉川城关第三次买下房产,同时为两个儿子操办婚事 。至此又欠下一堆债务的父亲又和母亲一起到武汉红钢城租住房子,以挑铁为生,以体力钱的积累还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