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孩子到底聪不聪明,不用看其他地方,观察孩子的手便可知
李玫瑾教授,中国犯罪心理专家,儿童心理辅导专家。作为知名教授,她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话题“要看一个孩子聪不聪明,不用看其他,只要观察孩子的手,不需要长大就知道了。”为什么她在这样一档公众节目中这样大言不惭地说话。我们完全可以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深入地解剖一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人的第二大脑便是一个人的双手。作为布满神经的手指尖来说,它的敏感程度,灵活程度决定了神经纤维的密集程度和集中程度。
如果一个人的手指巧而精细时,那足以带动她的大脑细胞的发育,大脑细胞的发育有关系到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反应力和认知水平。总之,这是一整套的连锁反应。因此,作为家长,不应该吝啬让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手脑锻炼水平,帮助孩子灵活手指,灵动心灵,调动大脑的发育和机能。
其次,古人云:心灵则手巧一个缺乏灵气的孩子,自然动手能力也是相当的差。而一个心灵的人,才能用手缔造出美好。
文章插图
不管是西方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还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统统说明了孩子手指与大脑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这一点,我们作为家长毋庸置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成就一双巧巧手,为孩子的聪明大脑助力呢?
方法一:给孩子充分的锻炼动手的机会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不要给孩子小受过多的束缚,比如给孩子带上手套,这种毫无营养,又有很多害处的做法一定要少做。而是要让孩子的小手释放出来,给孩子更多用手去感受事物的机会。
文章插图
面对一岁以内的宝宝,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小物品,从被动接受到牢牢地抓在手里,这就是孩子的巨大进步。
孩子过了一岁后,手指的锻炼从精细动作开始大动作过渡,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用手拿饭勺,玩具等等,手指也会变得更加的灵活了。
过了三岁的孩子,建议家长给孩子更多涂鸦的机会,通过绘画,孩子不仅仅锻炼了双手,甚至能够通过画作来表达孩子的情绪和情感。
文章插图
方法二:亲子互动锻炼灵巧的小手
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陪伴,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够拥有大量的陪伴孩子一起动手的机会,并有极大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培养正确良好的动手能力,那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慢慢的培养起动手的爱好来。兴趣一旦养成,孩子就会是个动手小达人。
【 手指|孩子到底聪不聪明,不用看其他地方,观察孩子的手便可知】通过漫画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儿知识。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一下吧。
推荐阅读
- 谭轩辕瞧不上贺三,李克勤非常器重贺三,贺三的实力到底如何?
- 18岁参加选美,大一参加春晚,突然爆红的马凡舒,到底什么来头
- 春晚的邓超到底有多快乐?孙俪:你冷静点....
- 主持人换掉董卿,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不降反升,到底谁更厉害
- HAHA河东勋对老婆的歉意告白“生育三个孩子,伟大”
- 40岁演13岁孩子,喊比自己小4岁为“母后”,这是想逼疯观众
- 从“浙江一哥”到“销声匿迹”的华少,他到底做了哪些荒唐的事
- 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2022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一说到春节,我还是会像孩子一样兴奋
- 航天员妈妈到底会不会包饺子?
- 疯批美人李美珠逼疯刘在石制服金钟国,她到底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