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文化建设专题片|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历为“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素有“处州十县好龙泉”之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生态第一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7万,辖三个街道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 。龙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是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文明城市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传承千年,驰名世界;龙泉香菇文化源远流长,著称于世 。唐宋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 。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思想博大精深,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传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龙泉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市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明确提出要把龙泉建设成为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增强市域软实力,倾力打造“活力龙、幸福泉””,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浙闽赣边际区域中心,全面实现小康 。【标题一】夯实基础完善设施 龙泉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 。经多年努力,目前已构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权益的幸福空间 。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 。建成以人民公园文化广场、欧冶子公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落成的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均达到国家一级馆馆舍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 。建成龙泉青瓷博物馆和龙泉宝剑博物馆两个特色博物馆,其中龙泉青瓷博物馆占地30亩,投资1.03亿元,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已于2009年开放 。龙泉香菇博物已完成前期,即将动工兴建 。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村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全市100%的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85%以上的村庄建有文化活动场所,53%的乡镇成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 。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示范社区1个,文化示范户44户 。【标题二】繁荣文化 彰显特色 近年来,龙泉市大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提炼具有龙泉特色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龙舟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龙灯文化等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以“一乡一品”为载体,如火如茶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展文化、管文化等文化惠 民工程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盛宴 。登山节、端午龙舟节、浙闽革命老区文化节、竹垟畲族“三月三”歌会、龙庆景毗邻乡村香菇节等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篷勃开展,形成品牌;八都元宵踩街、安仁板龙灯会、溪口布龙、石马抢灯、宝剑祭祖、小梅中秋拉缆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接二连三,广受欢迎;文学创作、摄影比赛、书画展览、歌舞表演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影响日盛 。开展“幸福龙泉”、“红旗飘扬”、“一路红歌一路情”等主题送文化下乡、进社区企业巡回演出,送电影下乡每年超千场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每年千余件作品在地级以上发表、出版、获奖、展出、演出,“望海楼”杯海内外诗词大赛一等奖,小品《有意义的事》获全国曹禺杯百优小品大赛银奖;龙泉原生态歌曲《啰啰唻》参加在西安举行的中国首届原生态歌曲大赛并获优秀奖,参加首届中国民歌节获最佳风格奖、最佳表演奖;摄影、书画等作品频频入选国际、全国展览或大赛获奖,充分凸显龙泉区域文化鲜明特色和人文气质 。【标题三】守护遗产传承文脉 龙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以剑瓷文化为代表的深厚文化遗产 。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龙泉市级文保单位35处 。一批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古民居、古窑址、古街区、古廊桥等,纳入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有效保护 。大窑龙泉窑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宋、元、明青瓷烧制中心,在 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芳野浙大分校旧址曾家大屋,见证竺可桢、郑晓沧、孟宪承、谷超豪等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这里任教或求学的一段特殊历史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龙泉人的智慧与文化个性,延续文脉 。2006年6月,传承1700多年、以“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为特色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传承2500多年、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上升到国际保护的平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此外,香菇砍花技艺、菇民防身术、开天门、炼火、高机与吴三春传、龙泉窑的传说等8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龙泉龙舟安仁板龙等26项列入丽水市级“非遗”名录,54项列入龙泉市级“非遗”名录 。如今,龙泉人忠实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开放地走向世界 。龙泉市通过建立非遗保护机构,建立非遗名录体系,编制传承保护规划,加强传承人队伍梯队建设,设立传承人终身成就奖,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教学基地、创建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非遗丛书,建设非遗主题馆、举办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等系列措施,使各类非遗项目得以较好的保存、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 。与此同时,先后举办“中国意境”——人类非遗龙泉青瓷巴黎展,再次演绎“雪拉同”的美丽传说;“精彩世博 千古瓷韵”活动,向世界各国民众尽展龙泉元素 。【标题四】活跃市场提升产业 近年来,龙泉市十分注重文创型经济的发展,把青瓷宝剑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成立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保护与发展局,加强青瓷宝剑行业、产业管理 。2010年青瓷宝剑文化产业企业数发展到360余家,年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年销售额9.7亿元,年税收1.8千万元,从业人员15000余人 。青瓷宝剑苑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龙泉青瓷城和中华宝剑文化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其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为浙江省首批四十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之一 。文化市场繁荣 。市内建有游泳馆、保龄球、乒乓球、台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体育健身经营场所10家;舞蹈、音乐、美术等文体培训场所10余家;KTV、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42家 。体育彩票、健身器材等稳步发展 。文化旅游业加速 。上垟青瓷文化园、宝溪龙窑群、曾芹记古窑坊等地打造成为省级非遗精典旅游景区;昴山佛教观光旅游景区即将建成开放;开天门、炼火、木偶戏等特色民俗表演队伍深受群众喜爱,逐渐形成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 。坚持“繁荣”与“管理”两手抓,实施一整套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等主题宣传活动,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形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项目齐全、布局合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健康发展格局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上升到国际保护的平台,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此外,香菇砍花技艺、菇民防身术、开天门、炼火、高机与吴三春传、龙泉窑的传说等8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龙泉龙舟安仁板龙等26项列入丽水市级“非遗”名录,54项列入龙泉市级“非遗”名录 。如今,龙泉人忠实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开放地走向世界 。龙泉市通过建立非遗保护机构,建立非遗名录体系,编制传承保护规划,加强传承人队伍梯队建设,设立传承人终身成就奖,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教学基地、创建青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非遗丛书,建设非遗主题馆、举办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等系列措施,使各类非遗项目得以较好的保存、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 。与此同时,先后举办“中国意境”——人类非遗龙泉青瓷巴黎展,再次演绎“雪拉同”的美丽传说;“精彩世博 【文体局文化建设专题片|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推荐阅读
- 校园文化建设格言有文化的劳动者
- 企业文化建设格言奥运精神不在乎输赢
- 文化苦旅读后感|论文化建设读后感
- 2013年上半年总结|2013年上半年社区人口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菲利普车业公司形象专题片解说词
- 企业专题片解说词|建筑钢结构企业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冰箱产品介绍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企业创建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 企业专题片解说词|酒生产企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生物科技公司专题片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