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文化建设专题片|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二 )
千古瓷韵”活动,向世界各国民众尽展龙泉元素 。【标题四】活跃市场提升产业 近年来,龙泉市十分注重文创型经济的发展,把青瓷宝剑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成立龙泉青瓷宝剑产业保护与发展局,加强青瓷宝剑行业、产业管理 。2010年青瓷宝剑文化产业企业数发展到360余家,年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年销售额9.7亿元,年税收1.8千万元,从业人员15000余人 。青瓷宝剑苑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龙泉青瓷城和中华宝剑文化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其中,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为浙江省首批四十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之一 。文化市场繁荣 。市内建有游泳馆、保龄球、乒乓球、台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体育健身经营场所10家;舞蹈、音乐、美术等文体培训场所10余家;KTV、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42家 。体育彩票、健身器材等稳步发展 。文化旅游业加速 。上垟青瓷文化园、宝溪龙窑群、曾芹记古窑坊等地打造成为省级非遗精典旅游景区;昴山佛教观光旅游景区即将建成开放;开天门、炼火、木偶戏等特色民俗表演队伍深受群众喜爱,逐渐形成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 。坚持“繁荣”与“管理”两手抓,实施一整套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等主题宣传活动,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形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项目齐全、布局合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健康发展格局 。【标题五】培育队伍推动交流 一直以来,龙泉市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文化队伍支撑体系 。建立市、乡、村三级文化人才库,不断加强对文化员、文化管理员、业余文艺骨干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 。全市各乡镇街道都配备文化员,建立农村文化管理员队伍,从而形成一支业务熟练、安心稳定的乡、村文化管理队伍,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文化基层单位成为文化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它们发挥职能,履行职责,建立下乡辅导制度,文化专业干部担起全市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并积极参与全市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和演出 。与此同时,还建立“幸福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民间业余文艺社团日益发展壮大 。现有浙南明珠艺术团、教师合唱团、百花越剧团、小百花婺剧团、老年艺术团、老年体协文艺宣传队、乡音乐队等市级业余文艺社团10余支;全市乡村建有腰鼓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舞蹈队、民乐队、龙舟队等业余文艺队伍1018支,共21998人;文艺界组建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电影、电视、文化研究、诗词楹联、演讲与朗诵、学生写作、盆景、根雕奇石、收藏、集邮、古建筑工艺等文艺协会22个,人数近2000人 。特色文化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龙泉市建立市校合作平台,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丽水学院等院校为青瓷宝剑传承人、艺人提供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工艺水平 。文化走亲活动成为常态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 。先后举办国际陶艺家龙泉采风活动、名家写名瓷、龙泉论剑、中国摄影家大pk、国际民间艺术大巡游、浙闽两省六乡镇文艺汇演、畲族歌会、龙泉青瓷巴黎展,参加中韩、中日、中澳文化交流,龙泉青瓷参加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展等活动,促进文化多样性交流,宣传推广龙泉特色文化 。龙泉文化植根这块古老而年轻、辽阔而神奇的土地,形成鲜明个性和气质,并递代传承,不断创新、发展与繁荣,散发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相信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龙泉文化之花在新时期定将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夺目!
推荐阅读
- 校园文化建设格言有文化的劳动者
- 企业文化建设格言奥运精神不在乎输赢
- 文化苦旅读后感|论文化建设读后感
- 2013年上半年总结|2013年上半年社区人口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菲利普车业公司形象专题片解说词
- 企业专题片解说词|建筑钢结构企业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冰箱产品介绍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企业创建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 企业专题片解说词|酒生产企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生物科技公司专题片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