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悼词|母亲悼词范文

莽莽黄土高原,蜿蜒长城脚下 。公元二0一0年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十五 。陕北大地仍然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气氛之中,大家都在忙碌地准备着过一个欢乐的元宵佳节 。而对于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村白氏家族来说,这一天是一个万分悲痛的日子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一位乐善好施的慈悲老人,走完了72个春秋,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 。天地为之动容,大风呼啸哀鸣!好长时间未见雨雪的麻地沟,这几天陆陆续续地飘起了雪花 。雪花悠悠扬扬,如同老人的性格,温柔地、静静地飘落在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老人姓刘,名炳兰,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年十一月十四(公元1939年12月24日)诞生于横山县梁家峁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 。老人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正是日寇肆意践踏中国的年代 。那是一个极度混乱、极度饥饿的年代;是一个极度贫困、极度萧条的时期 。老人一出生,就饱偿了饥饿、贫穷的滋味 。老人兄妹5人,排行老三 。父亲刘老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农民 。和陕北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样,没有娇生惯养,更没有条件上学 。她从小聪明伶利,十分懂事,自打记事起就帮父亲拔草放羊,下地种田,帮母亲缝缝补补,拆拆洗洗 。贫苦的生活造就了她坚韧的意志,朴素的家风培养了她善良、包容的美德 。凭着她吃苦耐劳、聪明贤惠的品德,嬴得了周围人家的赞誉 。17岁那年,便与现在的老伴白文昌结婚成亲 。17岁进入白家门的刘炳兰,以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坚韧顽强的毅力、任劳任怨的精神,坚定地走过了55载 。半个多世纪,老人每一步都走的那么从容,那么坚强,那么实实在在 。在她身后的每一个脚印,给亲人,给乡邻,给熟悉她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她用一生的正直和善良,丰富了中国女性的内涵,树立了伟大母亲的形象,书写了高风亮节的新篇章 。老人之高风,在于与人为善 。初进白家,上有公婆,下有兄弟姐妹 。与家人共处几十年,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从未有过争执,乡邻交口称赞 。白家为当地大族,枝繁叶茂,几百余人,无论长幼,相处融洽,虽分门立户,但胜似家人 。不仅是本族,即便是异族外乡,只要谁家有困难,老人尽力相帮 。儿女成家立业后,对待儿媳女婿如同亲生 。孙辈出生后,更视为掌上明珠 。家孙外孙十多个,都愿意去看“奶奶、姥姥”,因为每去必不空手而回,老人总是给钱塞物 。与孙辈们提起和老人相处的日子,无不记忆犹新,泪流满面 。老人之高风,在于勤俭持家 。老人一生育有4男2女,生活十分艰辛 。老伴常年在外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 。一大家子人的穿衣吃饭,6个孩子的上学读书,生产队劳动,自留地耕种,里里外外,独自操持 。那时侯老伴工资低,生活不宽裕,粮食不够吃 。在有限的条件下,她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却节衣缩食,辛劳度日 。在儿女的记忆中,老人总是起早贪黑,不停地忙碌着 。有时候半夜醒来,老人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针引线 。如此艰辛,老人从无怨言 。凭着乐观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家庭操持的有条不紊,把孩子们拾掇的干净利落 。在村人的印象中,白家人总是有精有神,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丢帮跌底 。这就是一位母亲的持家能力,她以牺牲自我撑起了一个家!老人之高风,在于相夫教子 。老人没有上过学,书面文字她看不懂,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她十分懂得 。老人有一个十分朴素的信念:家中再困难,自己再艰辛,也要供子女上学 。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她的两个女儿和其他儿子一样,都读到了高中毕业 。她经常教导子女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谨慎 。在老人言传身教之下,6个子女都积极上进,事业有成 。长子白万荣,官至处级,现任榆林市政府某部门领导,曾在该市多个县任过县长之职,政绩突出,有口皆碑 。其他子女也都在机关、事企业单位上班,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2004年老伴退休回家后,本该相互照顾,颐养天年 。因老伴的为人和能力,村里想让他出任村主任 。刘炳兰老人二话不说,大力支持 。上任后,为了村集体的事业,老伴提出自家出资8万元弥补村里资金的不足,老人不但没有反对,还将自己手头的2万元交给了老伴 。一个农村老太太,自己辛劳一生,在集体事业需要的时候,慷慨解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老人之高风,在于不图回报 。老人一生刚强耿直,她给予别人的帮助不计其数,但从不图回报 。而她自己有困难,从不诉于别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她都怕给添麻烦 。儿女们工作忙的时候,她总是让老伴打电话告诉孩子们:家里挺好,不要回家,别耽误工作 。儿女们生活好了之后,每给她带回食品和衣物,她总是说家里什么都不缺,不要破费 。老人由于一生辛劳,积劳成疾,但在儿女面前表现的十分坚强 。这次病重,在儿女再三劝说下才住进了医院 。谁料想,手术之后才发现,肠部已经粘连、坏死,而且此病早在40多年前就埋下了祸根 。一个农村妇女,有病自己扛,多少年强忍疼痛,带病操持家务,服侍家人 。多么坚强的女性,多么伟大的精神!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却给儿孙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老人一生正直善良,聪颖贤惠,虽倍受艰辛,但用当地农村的评判标准,老太太也是有福之人——年轻时吃过无数之苦算不了什么,晚年享受了荣华富贵才是真正的福气——四男二女,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叶茂枝繁,而且子女们人人争气,个个孝顺 。在村人眼里,这就是最大的福气,最大的荣光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子女们的功成名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老人真正过上了安乐、清闲的生活 。六个子女,争相孝敬老人,今天儿子拿回了钱,明天媳妇买回了衣服,后天女儿送来了好吃的 。逢年过节,或一大家子人团聚在老人身边,或轮流在城里请老人吃饭 。老人虽然嘴上总是说“破费,破费”,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的高兴,不在于吃香喝辣,而在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氛 。为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儿孙们总是抽时间带老人外出旅游,一览祖国大好河山 。银川沙湖,留下了老人的身影,古城西安留下了老人的足迹 。许多令农村老人羡慕不已的小轿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老人都悉数尽享 。2009年国庆节,儿孙带两位老人在天安门观看了60年国庆大典,并且在全国最有名的王府井中国照相馆合影留念 。老人一生谦虚,她从不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孙,但喜欢在老姐妹面前描述火车有多舒服,飞机有多快,天安门广场有多大,北京有多漂亮,北京照的照相有多好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达了老人对晚辈孝敬之心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享受幸福的满足! 【母亲悼词|母亲悼词范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