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班我对师德的认识( 二 )

5、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6、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 。先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 。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 。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 。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 。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更要育好人 。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班我对师德的认识 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曾经怀着对远方神圣的热切向往,为了朝拜远方那心目中的圣地,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 。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从教20余年我读懂了“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用言和行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全部含义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 。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 。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 。我走上讲台时间不长,教学工作刚刚起步,我亲眼目睹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讲求奉献作为,亲耳聆听了老教师们不畏艰苦,牧牧不倦、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的明天,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 。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担子不轻,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班我对师德的认识 3 这几天我认真、详细地阅读了本次培训的师德内容,对里面的案例很感兴趣,也很受启发 。现在,我就结合自己任教的感想和个人身边的发生过的事,讲一讲自己对师德的感悟、体会 。我班的杨凯小朋友是个智力偏下的男孩 。他不知道要遵守上课纪律,想说就说,想走出来就走出来了 。他也不会表达,只能听懂别人简短的问题,连生活中的常识也分不清 。老师们对杨凯的我行我素有点发愁,他不但脱离老师的视线,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 。可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而是非常耐心地与孩子交流 。我利用他母亲来校,主动了解杨凯在家的情况,空闲的时候他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就和他聊天,跟他一起玩,渐渐地我发现,要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做得不对,应该怎样,他是不会听的,如果你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两句悄悄话,并用手默默他的头,握握他的手,他就会安稳下来 。杨凯周一到周五午餐是在学校吃,吃饭时,我告诉他要多吃蔬菜,不能一味地吃肉,这样身体才会长得更好 。每天放学排队离校时,我总是牵着杨凯的小手一起走,直到把孩子交到家长手里 。杨凯的母亲看到了,激动地说:“李老师,谢谢您,孩子在您班,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 记得2011年4月的一天傍晚,由于是别的老师放学,杨凯因放学时没有看到家长来接他,就自己走了 。结果家长来没有接到,就打电话向我报告情况 。已回家的我一听,马上出来和家长一起分头找找,直到晚上七点左右,我才在朝他家相反方向的一个小桥边找到杨凯,并亲自把他送回了家 。从今以后,我就和每个科任老师打好招呼,放学时要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 。很快,教师节到了,我收到了杨凯家长送的一束鲜花,并附有一张卡片:“刘老师,您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我,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这是对一位老师师德最高的评价 。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