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读《师德建设》读书心得

读《师德建设》读书心得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 ,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 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 , 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 , 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 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 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 ,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 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 , 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 热爱教育事业 , 热爱学生 ,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 , 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 , 遇事冷静 , 不随便发怒 , 不以威压人 , 处事公平合理 , 不抱偏见 , 对学生一视同仁 , 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 , 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 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 , 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 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 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 , 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 , 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 。反之 , 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 。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 , 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 。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 , 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 , 维护师道尊严 , 不顾学生的颜面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 。俗语道:“人怕敬 , 鬼怕送 。”“你敬我一尺 , 我敬你一丈 。”所以 , 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 , 不要训斥 , 不要高高在上 , 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 , 一个严谨的人 ,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 一个堪为师范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 , 而且是很强烈的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 , 恰当的 , 就是一种Ji励;不恰当的 , 就会成为一种伤害 , 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 ,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 , 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 , 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 。之所以说责任重大 , 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 。抽象地说 , 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 之所以说艰苦 , 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 ,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 , 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 , 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 无私奉献 , 否则 , 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 , 那么 , 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 , 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 , 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 , 除了言传 , 更要身教 , 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 , 这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 , 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 , 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 , 自己应当坚决杜绝 。正所谓“其身正 , 不令而行”否则 , “虽令不从 。”所以 , 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 , 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 ,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读《师德建设》读书心得 工作四年 , 我认为教师是这样一种职业 , 它可以是某些人所热爱的终生的事业 , 也可以被单纯的看成是谋生的手段 。师德是教师的基本道德 , 可以简单概括地说:忠诚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为社会教书育人是师德最基本的要求 , 也是最高的要求 。这一句话使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有了明显的区别 。首先 , 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 , 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 ,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 , 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再则 , 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只有热爱学生 , 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 , 才能去教书育人 , 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其次 , 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 。之所以说责任重大 , 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 。抽象地说 , 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 , 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 ,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 , 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 , 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 无私奉献 。否则 , 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 , 那么 , 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 , 难当重任 。另外 , 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 , 除了言传 , 更要身教 , 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 , 这就是为人师表 。从一定角度上看 , 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 , 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 , 自己应当坚决杜绝 。正所谓“其身正 , 不令而行”否则 , “虽令不从 。”所以 , 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 , 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 ,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 因此 , 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 。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 。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 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 , 为人师表 。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 , 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 , 因此 , 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 , 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 , 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 , 自己必须关心他人 , 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 , 而非“制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 , 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 。基于以上认识 , 在教学过程中 , 一方面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 , 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 , 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 , 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 率先垂范 。教书育人是庄严神圣的事业 , 只有形成科学求实的严谨教风 , 才能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以科学的精神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 要把握好备课、讲课、辅导、考试四个环节 。备课时 , 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 , 而且要到兄弟院校了解新技术、新仪器的发展使用情况 , 力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 , 把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讲课前做好对教材、教案的复习准备工作 , 不论讲过多少遍 , 讲前都要结合班级的情况 , 适当调整 , 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与启发性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 , 在行为上 , 体现师德 ,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 , 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 , 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 。只有在实践中 , 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 , 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 , 一份成功 。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存在 , 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 , 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其高尚与否 , 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正确顺利地实施 。通过学习 , 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 , 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 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 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 , 纯洁美好的心灵 。在工作中 , 教师要安贫乐教 , 甘于奉献 , 耐得住寂寞 , 受得住挫折 , 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通过学习 , 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 对学生要有爱心 , 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 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 , 做到与时代同步 ,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 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读《师德建设》读书心得 我们经常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 , 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 , 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读书心得|读《师德建设》读书心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