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 邓氏鱼:被蝎族压制了一亿年后,它决定用抗争改变命运( 二 )


3
失败的奇虾并没有孤单太久 , 因为蝎族甚至连王座都没有坐热 , 便被另一支更为强大的异族夺走了“顶级掠食者”的皇冠——克苏鲁族(以直壳鹦鹉螺为代表的的软体动物) 。
远古海洋第二任霸主:直壳鹦鹉螺
尽管比起后世的同族精英们 , 彼时的克苏鲁族并没有演化出不同触手间的功能分化 , 也没有标志性的吸盘 , 甚至连脑部的神经系统都没有升级完毕 , 神经传输速率据推测只有可怜的每秒2到3米 , 还不如我们人类跑步快 。
但这些并不妨碍它们战胜蝎族 , 因为克苏鲁族早在4.6亿年前 , 便已聪敏地意识到了造物者的喻令——体型和速度决定一切 。 这条演化铁律在人类诞生之前 , 几乎没有失效过 。
克苏鲁族的明星成员直壳鹦鹉螺 , 在奇虾和蝎族数千万年的缠斗中 , 在一边静默积蓄着演化潜力 , 不断增大自己的体型 。 当蝎族提着奇虾的尸首挥舞着尾针向全海洋宣示它们的胜利时 , 直壳鹦鹉螺也度过了自己无人问津的苦寒岁月 , 背负着克鲁苏一族荣耀的它 , 出山了!
体长6米以上 , 奥陶纪的海洋主宰者 , 直壳鹦鹉螺
6到10米的体长 , 已然甩开蝎族一个数量级;
拥有空心外壳 , 蝎族的尾刺除非直接击中头部要害 , 不然即便刺穿外壳 , 也无法对鹦鹉螺造成实质性伤害;
不再利用肢体在海床上爬行 , 而是喷水急速前进 , 这对蝎族而言 , 堪比降维打击;
多条触手能360°无死角地压制住对手的任何反抗动作 , 配合鹦鹉喙状的嘴 , 能轻易将被捕食者撕裂 。 在奥陶纪中晚期 , 大部分动物只要被直壳鹦鹉螺盯上 , 必死无疑 。
仅仅1500万年 , 蝎族最强大的战士巨型羽翅鲎就被屠戮殆尽 , 剩下的蝎族被迫游走在其他边缘生态位 , 来躲避鹦鹉螺的夺命触手 。
明日隔山岳 , 世事两茫茫 。 与鲎类支离破碎的甲壳一起沉落海底的 , 是蝎族未竟的霸业 , 不久之后 , 它们将卷土重来 。
直壳鹦鹉螺捕食海蝎
4
【邓氏鱼|邓氏鱼:被蝎族压制了一亿年后,它决定用抗争改变命运】击败蝎族后 , 克苏鲁族辉煌了整整2000万年 , 直到生物史上第一次大灭绝的到来——奥陶纪大灭绝 。
在随后而来的志留纪 , 蝎族率先扛起了复兴伟业的大旗 , 完全复制了上一世的演化路径 , 急速祭出了翼肢鲎这等体长3米以上大杀器!
志留纪的翼肢鲎 ,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种类
重新在海底铺陈开来的的铠甲尖刺 , 宣示着这个崭新时代 , 属于蝎族 。
但这一切的一切 , 都不重要了 。
因为无论是奇虾的黯然退场 , 鹦鹉螺的王者陨落 , 还是蝎族的再度复兴 , 都只是一支此后绵延4亿年战歌的简短序曲 , 而主旋律的演绎者 , 此刻才悄然登场 , 它们就是在后世演化出了包括邓氏鱼、沧龙、剑齿虎、甚至你我在内的——脊椎动物 。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线从志留纪稍微往前回拨一些 。
5
严格意义上来说 , 奇虾 , 鹦鹉螺 , 翼肢鲎等 , 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 在那段属于它们的狂欢岁月中 , 各路海怪族裔只顾着觊觎至尊无上的宝座 , 却偏偏没有抽出哪怕百分之一的战力去扫荡一下海底角落的潜在威胁 , 于是 , 在这片最不起眼的砂石之间 , 诞生了一类全新的动物分支——无颌鱼 。 这模样 , 堪称上古鼻涕虫了 , 但它们被公认为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
从今天的七鳃鳗身上 , 我们依稀能辨认无颌鱼的模样
为了在奇虾和蝎族的巨螯利钳之下苟活 , 无颌鱼摒弃了自己柔弱的身躯 , 开始在装甲路线上狂加点数 ,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星甲鱼 , 环甲鱼 , 花鳞鱼 , 镰甲鱼等一众在头部武装着珐琅质骨甲的鱼类 , 这就是脊椎动物中第一支兴盛起来的族裔——甲胄鱼类 。
星甲鱼
这些甲胄鱼类全都是性格温顺 , 人畜无害的滤食动物 , 奥陶纪时 , 由于地球氧气浓度的变化 , 浮游生物迎来了一次规模极大的爆发 , 以此为食的甲胄鱼类便有恃无恐地在演化之路上悠哉前行 , 加上它们本就无意加入海洋霸主的角逐 , 于是索性把潜在的演化点数一股脑全部加在了防御上 , 随心所欲地改造着自己的甲胄 。
这种只是常规操作
直接把尾部全部包裹进甲胄中 , 堪称最早的铁王八了
剑裂甲鱼在甲胄的顶端演化出了尖刺 , 用以自卫
但即使是最热爱和平的物种 , 也总有异数 , 对于甲胄鱼类来说 , 这异数就潜伏在一次造物者毫无理由的眷顾中——有那么一支甲胄鱼 , 它们没有随大流花式改造自己的防御性盔甲 , 也没有试图演化出极具杀伤力的攻击型器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