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吴亦凡还没吃惯牢里的饭,影视圈就又有一位“顶流”翻车了。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近日,因出演爆款耽改剧《山河令》一炮而红,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业内新“顶流”的演员张哲瀚,因为参观靖国神社等涉日政治问题一夜间成为劣迹艺人,被全网讨伐。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这一事件的出现,不仅让我们为艺人艺德与政治素养的缺失感到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网络“造神”乱象的冰山一角。
一夜爆红或许大有人在,但当爆火与塌房的速度越来越快,背后的隐忧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关键。
资本造神,最为致命
说到“造神”,可能人们第一事件想到的就是“饭圈”。
但实际上,饭圈不过是造神运动的附属品。
日韩市场上舶来的“偶像”“爱豆”乃至“养成系”的概念,与瞄准热钱的资本进入几乎扰乱了整个影视市场的评价标准。
不知从何时开始,做好本职工作,唱好歌、演好戏、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演出已经不再吃香,业务能力不再成为一名艺人商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于是我们看到,在舞台上跑调忘词的新人练习生总能轻易被观众原谅,被商务青睐,而兢兢业业的老戏骨却无人问津。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再到后来,所谓的流量届也开始内卷,作为一名歌手、舞者、演员,他们需要面面俱到,需要呈现一种无所不能的完美,让他们能与普通人类所区隔开来。
对于艺人和他们背后的经纪团队来说,无声处已然硝烟四起——
“学霸人设”“爱国人设”“女权人设”“读书人设”“笨蛋人设”......每一个小小的兴趣、特长都被无限放大,成为圈粉的独家秘籍,也成为热搜上的一个个爆款话题。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在经纪团队不遗余力地放大艺人的优点的同时。狂热的粉丝在饭圈的规则之下无限隐藏艺人的缺点,甚至已经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
对艺人形象不好的负面舆论,统统被挂上“反黑站”,一旦出现不好的舆情,就以正向积极的词条“净化广场”。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到最后,在资本与粉丝的层层包装下,明星艺人戴上无数层人设面具,彻底成为了“神”的扮演者。收割着一茬茬信徒的时间、精力与金钱。
演得久了,演员也会渐渐忘记自己仅仅只是一个稍微有些才华的普通人。
二、人们乐于造神,更乐于看到“楼塌了”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经做出一个“15分钟定律”的预言,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时至今日,往日的预言愈发接近现实。
不管是影视艺人、奥运明星还是品牌企业,爆火与塌房似乎都在朝夕之间。
与在娱乐圈火了十年的吴亦凡不同,从今年2月《山河令》走红到今日,张哲瀚的高光时期不过短短半年。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在这梦幻的半年内,资本推着他以光速向前走,他发歌、拍电影、登上无数个综艺节目,天天上热搜,甚至代言都连拿27个,在粉丝的拥簇下戴上一个个光环,完成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与目标......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但成名后的繁忙行程与闪耀的机会,也意味着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身份的跃升,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得上“一个真正的榜样”,而在业务能力上更加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了。
这不是张哲瀚或吴亦凡一个人的困境,而几乎是所有经资本催熟的艺人推上高位后的必经之路。
但不幸的是——
当本是凡人、却戴上“神”的面具的演员们出现任何错误,如狼似虎的民众就会立刻剥夺他们的神位,将他们置于死地、不得翻身。
我们熟悉的“翻车”“塌房”,正是信徒将神像亲手砸碎的“反噬”。
如果是偶然事件,自然不必多言。但在近两年,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张哲瀚,这个“15分钟定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一次比一次可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