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二 )


封杀一个吴亦凡、张哲瀚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造神”与“毁神”的思维逻辑没有被剔除,闹剧便永远不会停止。
当“15分钟定律”从饭圈纷争延伸到娱乐圈外,其破坏性便体现得尤为明显。
首当其冲的是刚刚凯旋归来的奥运冠军——
夺得奥运首金的杨倩,因为比心时的笑颜戳中了无数观众成为体育偶像,在被翻出清华在读生的身份之后,还被网友戏称“因为清华大学放暑假,所以才抽空来奥运会拿了个金牌。”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但当网友翻出她去年收藏耐克鞋的微博时,又马上以“跪族女孩”的黑称来恶语相向,甚至因她是射击特长单招的清华生,而怒指“学霸人设翻车造假”。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因为好身材圈粉无数的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因为在自己发的短视频下面回复了一位风评不太好的女网红,被网友骂“下头”。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更离谱的是,因为15岁的银牌选手陈芋汐,只是因为发短视频没有圈全红婵,就被恶意揣摩是因为嫉妒全妹得了冠军,故意孤立对方,被骂“年纪小心眼多”。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可能有时候我们高举正义大旗把自己刚刚建好的高楼大厦碾成废墟时,根本意识不到在这场“狂欢”里,我们延续了多少恶。
一边造星,一边毁神,
互联网乱象的背后是理性的缺失
爆火与塌房,可能就在朝夕之间。
不管对于哪个行业,在哪个领域,这样的网络环境必然不是良性生态的土壤。
而对于我们每个吃瓜群众来说,更要警惕这一次次“造神毁神”的15分钟对于自身思维的局限。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所谓“造神”,根源之一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二元化思维。当人的思维在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做快速跳跃。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科学,整体,客观的看待社会、时代以及人的能力。
在二元化思维的影响下,人们变得喜欢接受结论性信息,把一切事物标签化,并且主动放弃判断力和批判性思考。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
文章插图

反正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标榜的,所以喜欢标榜自己能叫的出名字的人。并欣欣然与有荣焉。于是,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无限缩小自我的同时无限放大“他人”的极端状态。
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情感、愿望、理想转移支付给一个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的人,并倾尽全力把他向神坛上推。目的是期望能被拯救,当期望落空,只留恼羞成怒。实际上,人们造出来的神越多,只能证明信仰的迷茫,不能代表文明和进步。
希望在“翻车”闹剧偃旗息鼓后,资本与用户都能得到反思,不再用神性去制造喧嚣。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偶像,更没有完美人格,
舆论的声音越沸腾,无论是赞美或是批驳,就越意味着苛刻、盲目、标签化,离真实的人性就越遥远。
作者:金小碗
美编:肖慧
推广:冉亦婷
文化产业观察:
吴亦凡|又一顶流陨落,“造神运动”还会害多少人?】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资讯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的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