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寒食节|寒食节的起源寒食节与介子推的故事

寒食节是哪一天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 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 。当前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 。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 。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 前二天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 , 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 , 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 , 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 , 又称介子推 , 之为虚词 , 子为敬称) 。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 , 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 。文公复国后 , 之推不求利禄 , 与母归隐绵山 。文公焚山以求之 , 子推坚决不出山 , 抱树而死 。文公葬其尸于绵山 , 修祠立庙 , 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 , 以寄哀思 , 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 , 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但韩国方面 , 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的起源:寒食节的源头 , 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 。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 , 但是 , 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 , 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 , 要祀火 。各家所祀之火 , 每年又要止熄一次 。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 , 称为改火 。改火时 , 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 , 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 , 称为人牺 。相沿成俗 , 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寒食节与介子推的故事禁火节 , 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 , 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 , 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后 , 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 , 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 , 介子推不愿为官 , 躲藏山里 。文公手下放火焚山 , 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 , 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 , 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 , 要吃冷食 , 称为寒食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