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楣长篇小说《生逢1966》读后感( 二 )


作者保持了相当的镇定和克制,这样奇特的细节超出了个人经验所具有的意义,它已经悄悄地产生了属于文学本身的阅读魅力,成为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性的东西 。
而在那特殊年代里,儿童们的表现也是作者的一个颇有意思的发现 。在遭遇了那夜众人的窥视后,陈瑞平成了弄堂里指指戳戳的对象 。事后对他紧追不放的不是大人,却正是半懂不懂的孩子,他们追在他身后唱暧昧的童谣 。“在任何时候,孩子都是弄堂的真实体现”,“不少在大同坊被批判过的人全部被孩子跟过”,在这里,弄堂孩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洁化身,而成了畸形年代里饶有意蕴的象征,懵懂孩童参与了集体的狂欢游戏,童言无忌,传递的却是复杂的成人世界的险恶 。
【胡廷楣长篇小说《生逢1966》读后感】 正因为有了上述这些东西,才使《生逢1966》在褪去小说时代背景等附加符号后,仍能散发璀璨的光华 。这些东西,就是历史中的生命体验 。我正是被它所感动的 。也因为有了它,这小说也才真正属于文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