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综艺玩“情怀”,选对主题是关键目玩“情怀”,选对主题是关键( 二 )


前不久开播的《请吃饭的姐姐》同样是在高呼声里开播,在首播之后就让观众大失所望。集齐了蔡少芬、朱茵、陈法蓉、洪欣这四位港剧女神,再加上她们一开口就让人惊喜的港普,不少观众在预告片之后纷纷表示,只看“港普F4”之间的斗嘴就能啃下整期节目,但出人意料的是,节目并不打算让四位姐妹互相吐槽,而是拉来一帮网红,和姐姐们从美食聊到心灵鸡汤。
一方面,节目的亮点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当姐姐们忙着充当主持人角色时,她们的魅力和“情怀”也没有很好挖掘出来。起码到目前为止,节目的效果与观众的期待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希望节目组能倾听观众呼声之后,在后续节目中加以改善,不要将这张高配置的情怀牌打烂。
与上述节目相比,站在“浪姐”肩膀上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对情怀牌的玩法更为娴熟而高明。从杉菜向道明寺喊话的那一刻,节目组就在舆论上先拿下首胜。此后,陈小春、谢天华、张智霖、梁汉文和林晓峰这五位港星组成的“大湾区代表”,成功勾起了观众对港片的回忆,他们在节目里的互动,成功取悦了主流受众,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还有黄贯中、陈辉等摇滚老将,一开口就让人瞬间魂穿上个世纪的摇滚黄金年代。
综艺|综艺玩“情怀”,选对主题是关键目玩“情怀”,选对主题是关键
文章插图

同样是将一群昔日明星重新拉回荧幕,但《披荆斩棘的哥哥》找到了合适的“新瓶”来包装这些散发出经典味道的“老酒”,让当下的年轻人也愿意买单。究其原因,选对主题很关键。
《偶像来了》的失利在于太过“小心翼翼”,不管是做任务还是做游戏,太过刻意展现女神们的气质、颜值、情商,让整季节目犹如一场声势浩大的团建,很难吸引娱乐主体受众的喜爱。一档资源顶配的节目,如果仅仅靠女神们的颜值撑场,显然是很难达到与资源匹配的节目效果。
《请吃饭的姐姐》与《偶像来了》刚好相反,节目的配置和体量相对较小,想要以小博大取得更好的受众影响力,只能在“姐姐们”身上做文章,多花精力挖掘姐姐们自身的个性和彼此之间的友情,以满足当下受众的审美,只有建立新的记忆点,才能在“怀旧滤镜”消失之后,持续圈粉。
主题的错位,是这两档节目观众缘不佳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节目内容本身吸引力不足。试想一下,如果《偶像来了》没有这些昔日女神,如果《请吃饭的姐姐》的固定嘉宾不是“港普F4”,节目还有看点吗?再对比《披荆斩棘的哥哥》,就算没有言承旭和“大湾区代表们”,仅凭节目的赛制和舞台效果,也足以圈粉。所以归根到底,不管是“男神”还是“女神”,都只是节目的加分项,无法让一档没有亮点的节目起死回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早明星回归大众视野,“情怀牌”将会是未来节目的一大重要趋势,但想要唤起观众们的“热血情怀”却只会越来越难,因为“怀旧”多了,一样会引发审美疲劳。不管是经典IP的主创,还是昔日的大众偶像,想要打好“情怀牌”,都需要节目本身足够硬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