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本组有22名教师,组员中 , 城乡交流老师二位 , 五十岁以上教师共七人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在市教研室和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 ,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 , 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 , 精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水平 。工作目标:加强学习 , 落实常规 , 优化课堂 , 有效加强备课组建设;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具体措施1.指导本组成员认真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 。2.有计划进行专题理论学习 , 用新课程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 不断提高本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技能 。3.认真组织并督促好本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的活动 , 探索注重实效的备课组活动方法 。4.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研究 , 不断地搞高本组教师的教研的能力 。5.创设条件 , 提供机会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 。6.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提高课堂效益研究 。7.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进行考试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8. 指导本组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活动内容如下:第1周: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第3周:1. 探讨教学案在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2.评议组内教研课;第5周: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系列活动一 。第7周:1.专题理论学习;2.组内教师教研课研讨 。第9周:1.备课组交流集体备课中存在问题商讨解决方法; 2.组内教师教研课研讨;第11周: 1.搞好期中考试复习、完成期中考试命题工作;2.组内教师教研课研讨;第13周:1.期中考试总结 。2.认真完成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5周 :1.专题理论学习研讨;2.组内教师教研课研讨;第17周: 1.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系列活动二;2.组内教师教研课研讨;第19周: 1.搞好期末考试复习;2.撰写总结、论文
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和2011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学科组将紧紧围绕本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以学校教科室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 , 落实学校课堂教学与教科研要求 , 实施课程改革的探索 , 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 形成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 组织指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 以课题研究促进日常的教研活动 , 用日常的教研活动充实课题研究的过程 。把业务学习、各级教研课的研究活动、集体备课等与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 , 真正体现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发展一起成长 。二、目标任务1、继续深入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 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正常开展本校特色的数学教研活动 。以学校开展的抽签听课、组内一人一课、校级公开课、观摩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为平台 , 促进本组教师自我加压、自我提高 。3、积极开展“自主课堂”、“小组合作”等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实施项目的通知 , 推进和实施“自主课堂” , 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 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三、工作措施1、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从事教学的教师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版本 , 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学习 , 在理清新版与原来实验稿的差异的基础上 , 吃透2011版本修改、增减的部分的精神 。在组织学习的同时 , 让教师体会新版本修改过程中所体现的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方面的新的理念 ,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 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2、利用好教师用书和备课手册 。《备课手册》由三大部分组成:教学辅导;教学经验;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 , 很多老师只关心第三部分——教案 。忽视了前两部分对我们的很大帮助 。教学辅导部分 , 教材编写专家先对本册教材的总体设计思路及其教学理念作了介绍 , 这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全册教材 , 认识本册教材内容在小学全部教材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经验部分 , 推荐了几篇与本册教材有关的教学论文 , 让我们开阔眼界 , 对指导我们备课富于启发性 。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备课组教师通过学习、说课的方式让教师进一步学习以上内容 , 促进教师全面深入了理解教材 。3、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周前备课 。教案的备写要按照学校规范化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 教学方法 , 教具准备 , 教学过程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尽量齐全 。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 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二次备课 , 设计切实可行 , 易教易学的教案 。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并坚持集体备课研讨制度 , 真正体现出每节备课都是大家研讨的结晶 。严格执行教育局教研室有关备课组工作的规范要求 , 教研组将分别对集体备课、组内研究课、校级课准备活动提出要求 。教研组组组长适时检查督促集体备课、组内研究课的落实情况 , 对其中特别好的做法教学适当的推广 ,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4、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组内研究课与校级研究课活动 。认真实施各年级备课组组内研究课(一人一课) 。备课组的研究课是日常最基本的教研方式之一 , 教研组与备课组要结合学校对“一人一课”提出的新要求 , 正常有序开展研究 , 并且要重点落实一人一课的研究专题 。教研组密切关注各个备课组的教研课 , 组长适时去听组内课 , 参与备课组的研讨活动 , 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校级研究课的选题以及研究中心尽量与有关教科研课题相结合 , 使研究课题成为校级研究课的重要主题 。教研组至少提前一周与相关的备课组和上课老师取得联系 , 及早设计教案初稿 , 至少组织2到3次试教和小范围的研究 , 帮助上课老师改进教学方案 , 观摩课后教研组要精心组织教学研讨 , 确保研讨方式和过程活泼实在 , 注重实效 。力求使所有参与教师都学有所得 , 真正体现教学研究活动的价值 。5、做好教学常规检查 , 强化质量意识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 , 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本学期将继续配合教科室和教导处进行的有关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 。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 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 。认真核查教师无准备上课 , 无教案上课 , 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 , 继续按校长室的要求 , 配合教导处做好“常态抽签听课”的工作 , 促进教师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 。适时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对教师中好的做法予以表扬或推广 ,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个别交谈和指导 。6、加强教学反思能力 , 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 课后要进行反思 , 并写出教学体会 。教研组将经常了解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情况 , 查阅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 在课本、教辅材料上写下的手迹 。本学期校长室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后记” , 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益的 。按校长室要求 , 我们配合教导处做好写“教后记”的督促和检查 。及时认真完成教科室和教导处下达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工作 。我们要配合课题组和教科室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 广泛搜集和整理资料 , 为达到研究的预期效果和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 对已经结题的课题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 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四、活动开展1、期初组织学习市教育局教研室有关“自主课堂”的教学规范和备课组工作要求 , 切实抓好这两方面的落实 。2、精心做好学校安排的基本的教学常规检查和日常巡查 ,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抓好备课组“一人一课”活动 。校级公开课延续上学期校长室要求的模式 , 开放式研讨、答辩 , 让所有的老师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 多思考、多辨析、多改进 。除了安排的定期的校级公开课 , 教研组还将适时安排一到两节示范研讨课 , 以促进形成更好的教研氛围 。4、号召教师加强自身数学素养的训练 , 多学习数学知识、多进行数学教材的系统研究 。适当时机 , 做一次有关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讲座和研讨 。5、中高年级数学竞赛 。10月与教导处取得联系搞小学生数学竞赛 , 旨在调动对数学特别有兴趣的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教师平台”及时发布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心得 , 要求教师经常上网阅读同学科组的同事的新帖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数学教师本学期至少在“教师平台”发表2篇教学心得或教学论文 。7、做好期末考试命题及期末考试及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要求教师认真进行试卷分析 , 统计好有关数据 , 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组的教学质量分析 。8、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后记” , 每周至少一篇 , 提倡每节课写教后记 。通过书面反思 , 促进教学优化、促进业务学习 , 努力做科研型的教师 。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督促 , 表扬用心写、所写内容有实质价值的老师 。结合“主题式”研讨活动 , 搞一次“教后记”整理后的交流 , 分成若干小组 , 人人参加交流 , 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坚持 。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后记” , 每周至少一篇 , 提倡每节课写教后记 。通过书面反思 , 促进教学优化、促进业务学习 , 努力做科研型的教师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大班老师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九年级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初中范文
- 工作计划|幼儿园第一学期园务工作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2022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2022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2022大班第一学期教师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图书室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九年级第一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1第一学期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