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宝》教学反思

《两件宝》教学反思(一)
【《两件宝》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时,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希望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由此《两件宝》一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
在导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着在上面,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调动了思维,既初步体会到手和脑的作用,又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引起了兴趣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在学习短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小短文,问问周围的同学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的印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认读生字,培养能力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为小组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交流、补充,完善自悟过程 。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汲取众长,再一次扩大信息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促进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 。由“学会”变成“会学” 。
学生分组合作独立识字后,在全班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对比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如:“双”字的教学,我采用与又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劳动”两个字的教学,采用字义与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脑”字通过组词帮助学生记忆,揭示“月”字旁的构字规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学生在完成探究发现任务中,往往不能透过事物的外在表现抓住本质,不能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老师的适时点拨,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完成内化 。
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 。一年级的课文篇#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幅短小,应以朗读、背诵为主,因此我以指导学生朗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读得充分,练得到位 。设计送字宝宝回家这一环节,让生字与课文再次相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计高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以至于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推到了课外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