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春节习俗( 二 )


大年初二 , 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 。女婿登门 , 女儿回到娘家 , 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
初三这天 , 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 。人们多不出门 , 晚上也早吃早睡 , 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
初四 , 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 , 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 , 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 , 上班的上班了 。
初九这天 , 相传是"天公"的生日 , 家家户户都需备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烧香祭拜、演戏诵经 , 为这位"天公"祝寿 。此乃一年一#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度新春佳节的最后的一天 。
此后 , 接踵而来的"元宵节" , 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 。这天 , 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 。在圆月之下 , 各式彩灯竞放光明 , 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 , 丰富多彩 , 令人炫目耀眼 。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 , 纷纷手提花灯、口诵歌谣地过街串巷 , 如同鱼游海底 , 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台湾民间的春节 , 起源于祖国大陆 , 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 , 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 。
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 , 特别是生意人 , 为祈求新年发财 , 辄以牲体、金纸祭祀 , 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 , 此叫"食尾牙" 。"食尾牙"时 , 将要解聘的员工 , 雇主以鸡头相向 , 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 。因此 , 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 , 吃头牙抚嘴须" 。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
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 , 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 。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 , 粘在灶口 , 让灶神"好话传上天 , 坏话去一边" 。这一天 , 还要大扫除 , 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 , 好迎新年 。
除夕 , 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 , 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 。"暝"即岁暮之意 。天色未晚之前 , 家家准备供品 , 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 。"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 。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 , 意为"岁岁有余粮 , 年年食不尽" 。此外 , 还在大门后面 , 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 , 叫"长年蔗" , 取又长又甜 , 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