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 二 )


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 。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 。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 。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火球横飞,焰火满天,好看极了 。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 。”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
闹了一夜灯火,长安京都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 。年年如此 。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 。这就是现在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 。
于是,人们就开始模仿狮子的吼声造了一个锣,模仿老虎的啸声造了一个镲,模仿豹子的叫声造了一个鼓,模仿凤凰的鸣声造了一个笛子 。每当逢年过节,飞禽走兽蜂拥而来的时候,大家就拿出锣、镲、鼓、笛子来,吹吹打打,又蹦又跳,一直闹到天亮 。飞禽走兽远远一听,认为自己又闯入了狮子、老虎、豹子和风凰的地盘,无不吓得狼狈逃窜 。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一种习俗,这就是正月十五闹社火 。
四、观音灯会的由来
按照中国的年节习俗,正月十五过小年,又叫“元宵节” 。各地盛行灯会,安徽徽州也是如此,但却在十三日晚上就举办了,称为“观音灯会” 。它#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源于明代,是砖雕师傅们发起的 。为啥呢?
传说,当年徽州有个首富,叫鲍四,原是烧窑的 。他看到商人致富回来,造房建楼,大兴土木,邀亲会友,十分阔气,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外掏,像淌水似的,眼馋得很 。心想,烧窑哪如做生意好,便也“弃窑经商” 。真是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 。几年下来,竟成为徽州首富 。这年,他要去淮安修一条商肆街 。修街前,在街头建了个鲍四庙,塑一座自己的全身像供在里面 。这时,街上走来四个妇女,手抱一只瓶,瓶里插着几枝杨柳,见了鲍四,对他一个揖首便问:“鲍老板,你有多少钱财,敢夸海口,修一条鲍四街,你又有多大德行,敢建庙塑像,受万民香火?”
鲍四说:“我钱财无限!”
“哈哈,这话错了,天下只有技艺无尽头,哪有钱财无限,皇帝佬儿也不敢说这没下颚的话呀!”
鲍四不服,要和她打赌 。她放一朵莲花,鲍四放一只元宝 。如果鲍四输了,元宝白送给淮安人,并砸庙毁像;如果她输了,莲花送给鲍四装饰街面,鲍四可以受万民香火 。
妇人走在前,鲍四跟在后 。那妇人走一步,便往地上一指,说声“敕”,地上就现出一朵莲花,鲍四随后就放只元宝 。半里路下来,那妇人莲花没有完,鲍四的元宝却没有了 。鲍四涨红了脸溜了,那妇人也走了 。淮安人使用地上的元宝在那放莲花的路面上盖了街房,起名叫莲花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