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而有度|宽严有度读后感
秦朝,建立起来的时候,是很强大的 。吞灭六国,统一中原 。北驱匈奴,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取百越,百越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始皇以为自己金城万里,子孙帝王千秋万代 。然后,仅仅十几年,一个替人耕地的雇农,组织一帮囚徒,折木为兵,揭竿为旗,居然就把秦朝轻轻松松推翻了 。秦朝为什么会衰亡的这么快?贾谊说的很清楚:“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把宽仁抛弃,形势就全变了 。
秦丞相李斯被腰斩 。行刑前对儿子说:“我现在只想跟你牵着黄狗在城门口散散步 。”可他活着的时候,专门制定严刑峻法,苛刻百姓,焚书坑儒,把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又何曾考虑过那些百姓能不能跟自己的孩子牵着黄狗散散步呢?正如法国大革命非常激进的雅各宾派首脑罗伯斯庇尔 。此人也是推行严酷的政策,对手下的官员小过重责,动不动就把人送上断头刀,最后作法自毙,自己被送上断头台 。他的墓志铭上这么写着“过往的人们啊,请不要为我悲哀 。因为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
《宽严有度》这篇文章说的很明白:一味用严刑峻法统治,人人自危,势必导致国家混乱 。须知“苛政猛于虎” 。那么到时候小民皆是敌国 。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企业如果只知道用死板僵化的制度管理,或许能够保住一些眼前的小利益,但是作为代价,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丧失他们的工作动力,失掉员工的心,“企”如果失掉“人”,就只剩下“止”了 。
三国孙权的吴政权为什么这么稳固?因为孙权宽厚,仁而爱人 。他的政权紧密的像家庭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郎,”他对张昭就像对自己的亲叔叔,对周瑜像对自己的亲哥哥 。如果读《吴主传》,会很感动的:他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替周泰数身上的伤疤,一边数,一边流泪;巧妙化解甘宁和凌统的矛盾,让他们团结一心;劝服吕蒙读书,培养他成为一代名将;抚着鲁肃的背说:“你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贝啊!”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 。但有这么多流亡北士,宁可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去归顺孙权 。蜀汉的潘濬被俘虏,拒绝投降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哭,孙权劝降的策略也很简单:陪着他哭,帮他拭泪 。最后潘濬感动而降 。一辈子对孙权忠心耿耿 。可见严酷只能招来见利忘义的豺狼,宽仁才能找到真正德才兼备的“士”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严格刑律来管理国家,人民就会只求免罪而无所不为,没有羞耻心;用宽仁教化管理国家,人民不仅有心,而且会主动遵守 。)那是不是“政”,“刑”就不好,绝对不严就对?也不是这样 。关键一个是时机,一个是侧重点 。我听说生病的人,医生总是叫他日常吃清淡些,服用一些和缓的药物,等到腑脏调和,再用肉食补充,猛药治愈 。如果不等到气脉和缓,就强服猛药厚味,想要安康,实在是难啊 。()所以严格的刑律不能少,但是在缓不在骤 。还有什么地方绝对需要严?我认为核心的利益要严,原则性的制度要严 。就好比我们国家,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动摇的,一定严格执行,但是其他政策,思想都可以宽容 。楚庄王宽容了酒宴上调戏王妃的唐狡,结果唐狡在战场上救楚庄王一命;商鞅刻薄寡恩,严格推行法家,搞的天怒人怨,落难时没有证件,无法投宿,死在自己制定的法规之下 。
推荐阅读
- 尊严读后感400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读后感
- 华而不实读后感
-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 法制教育格言
- 智慧方面的格言严谨慎重,智慧之母
- 关于人生奋斗的格言荣誉不期而至
- 工作人生格言大全而不是看其有多长
- 五字格言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