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后感|傅杰散文选读后感


不久前一下子收到傅杰先生的四部着作:《傅杰散文选》《傅杰保险论文选》《傅杰楹联选》《傅杰诗选》,不禁感到很惊讶——我只知道傅杰是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副总裁、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寿险营销领军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忙得不亦乐乎,没想到还忙里偷闲写下了这么多着作,加上已经出版的《余明善文稿》《魏始平公造像记集联》《新兴寿险公司的成功探索》《中国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以及待刊的《傅杰艺术评论选》《傅杰访谈录》《傅杰书法作品选》《诗经集说》《始平公研究》《书镜评碑》,就更使我惊讶他的勤奋和硕果累累了 。

对傅杰精通的书法、楹联、古诗、保险,我都是门外汉,不敢置喙,这里只谈谈《傅杰散文选》的读后感 。开篇的《马一浮先生与“山上有好水”》就很棒,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先写了一首无名氏的诗《山上有好水》,然后写马一浮及其弟子对这首诗的修改,使原诗更合辙押韵,然后是傅杰对这首诗的进一步推敲,给这首诗赋予了新的意义,使之更加有禅味,后来居上 。《顾随先生的<临帖四种>》《余明善先生的师生之道与师生之情》也都写得曲折巧妙,出人意料,写出了真情实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余明善先生收作者为学生,却不收分文学费,金针度人,把自己的道德文章书法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作者 。这种传统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如今已是凤毛麟角,令人难忘 。

《在抗战中创办女学的张淑纯先生》也让人嗟叹久之 。张淑纯先生1940年“伯父又捐款五千元,……我将先人给我的遗资,捐给学校一万五千元 。”1945年春,为定购新校舍(房价为三十条黄金),“乃把自己所有的首饰卖掉,捐给学校抵作房价的一半” 。就是这样一位在国难当头时节,尽斥家财立志兴学的知识女性,在1950年1月底,却被公安局的同志“叮嘱”:“回家后不要接见任何人,以免干扰你的思想 。”有两位第二天就要搬家到外地的学生来看望老校长,张淑纯先生却怕连累她们,坚决闭门不见,以致三十多年后回想起来还觉得“不胜追悔和怀念!”我曾把此篇与《傅杰诗文选录》中的《乡光人瑞记鸿泥》中的相关文字比较,因为前者引用了张淑纯先生的遗文,则文章别有洞天,境界全出 。

傅杰先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古体诗词造诣颇深,为人处世颇得古君子风 。事业有成后,为恩师整理、出版了《余明善文稿》,使余先生的道德文章书法造诣更加广为人知 。这部《傅杰散文选》从内容到形式,都让我想起上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风度和时尚:薄薄的篇幅,短短的文章,内敛的感情,点到而止的文风 。典雅、精致,充满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趣味,而又有现代人的专业知识 。丝毫不受当代所谓“大散文”的诱惑和影响 。相比较来说,写名人轶事的篇章,比写他保险、企业的本行的文字要轻灵明快,更加逸兴遄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