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变的媒体|畸变的媒体读后感
在大致浏览了李教授的《畸变的媒体》之后,我开始细读他关于中国新闻的评价 。很显然,他对中国的新闻环境是很担忧的,他尝试着通过他自己的言论、着作还有清华的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来使这样一个大国的新闻事业崛起 。
国内最严重的新闻缺陷就是缺乏言论自由的环境 。中国目前最开明的媒体《南方都市报》,对言论自由也未免是叶公好龙,不敢刊登偏激的言论 。对于政策,李教授说,我们不和国外比,但就国内的纵向对比,你就能发现,其实中国目前已经是空前的新闻自由年代了 。“使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媒体会让人误入歧途 。”中国已经悄悄走出了政党新闻的套路,充斥报纸杂志电视的是明星、经济、奇闻轶事 。
但同样,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也是中国政府关于言论自由的压制,李教授说得对,中国的采访人员由于本身受封建思想的长期禁锢,在报道上无创新,不敢创新,只能原搬的翻译来自美国的国际报道,对于国内发生的重大时间,也是同一刊登新华社稿件,保证做到从上到下,言论一致,口径一致 。()但这仅仅是采访人员的错吗?曾经的《南方都市报》也遭遇过原班人马大调包 。使原本锐利的言论转而变得柔和,这难道不是政府的管制嘛,难道政府真的开始将新闻推向市场,转向“隐形控制”了吗?
“所有媒体都发出同一种声音,让人联想到某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但是它们并没有因此而脸红” 。
在微博、微信兴起的当今,要想停止信息在网络上的流通,就犹如一个孩子想用他的手指头来堵住奔流不息的长江 。政府可以控制传统媒体,但是无法控制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网上的大量新闻,可以使受众摆脱单一的信息源,全方位了解事件,避免以采访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这也是新闻自由朝着不可逆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 。
总体来讲,《畸变的媒体》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专业新闻书籍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新媒体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
- 改变的力量读后感
- 草房子读后感|蜕变的美丽——《草房子》读后感
- 中班数学说课稿:多变的圆形
- 2012年情人节|2012年经典情人节短信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美丽
- 20122013学年校历|2012—2013学年上学期对外媒体宣传工作计划
- 医院题材小品剧本《正畸科那些事儿》
- 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多媒体合同|多媒体电脑室买卖合同
- 已作畸人太监身提示:保险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