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读老舍《茶馆》有感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认的人民艺术家 , 他塑造的很多任务也早已经深入人心 。老舍先生早年留学英国 , 而他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

而《茶馆》则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剧本之一 , 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语言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

读过《茶馆》的人都知道 , 这个剧本是通过对一个小茶馆 , 名曰裕泰茶馆的地方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描写 , 从而表现出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的变迁 。《茶馆》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 不论是他们的挣扎 , 抑或是他们的无奈 , 都被拉入故事中进行生动的展示 。这部戏剧仿佛是一幅万生相 , 将我们完全带入了那个年代 。在这部戏剧中并没有绝对的主人公 , 各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交织成一张人物网 , 共同推进着这个故事前进 。老舍先生好似一个可亲的老者 , 脸上带着浅浅的忧伤 , 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悲与喜 。我想他生活在那个年代 , 他了解那个年代 。

在小时候 , 我初次阅读《茶馆》时 , 并不能理解这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哀伤 。但当我长大后 , 再次阅读这部戏剧的时候 , 却生动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创作《茶馆》时 , 心中既愤怒而又无奈的悲伤 。

在整部戏剧中 , 有两个场景是我始终都不能释怀的 。我不能理解 , 我不能释怀 , 我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人 。

其一就是庞太监在买媳妇的时候 , 中间人克扣了人家卖女儿的银子却丝毫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羞愧 。最终老人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养育多年的女儿 。我不知道十两银子够不够养活一家人 , 但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 只是为了让家里人活下去 。这到底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 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被卖的姑娘昏了过去 , 庞太监却依旧在旁边大声叫嚣着 , "我要活的 。()"在姑娘醒过来的时候 , 庞太监大笑着说:"她又活了 。"我不禁要问 , 这样的姑娘 , 到底是人还是个玩物?既是这样的玩物 , 那姑娘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

我想在那个年代 , 下层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 。贫苦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富贵人家里的一只狗 。就像是杜甫曾经说过的 , "朱门酒肉臭 , 路有饿死骨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人活着 , 竟然不如一只狗 。我又不禁要问 , 难道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是孩子 , 贫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试问谁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怀胎呢?谁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