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读老舍《茶馆》有感( 二 )
其二便是小花与爷爷告别的那一幕 , 我读到了老掌柜的无奈 , 也读到了老掌柜的不舍 。可他为了让孙女活下去 , 却也只能与她告别 。这一幕与前一段写老人卖女儿的那一幕又异曲同工之处 , 离别皆是为了过活 。每每读到这里 , 我都忍不住眼眶湿润 , 但正当这时小唐铁嘴便出现了 , 恰如其分的搞笑将气氛重新调动起来 。我想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 。但在笑过之后 , 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涩 。不知道到底是该笑还是该哭 。正是因为这样见风使舵的人太多 , 也正是因为这样欺软怕硬的人太多 , 才使得中国久久不能振兴 , 甚至险些亡国 。想到这些 , 在看到这个本应搞笑的人物 , 又怎能笑得起来?
当然 , 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同样还有剧中充满京味的语言 , 每次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牵动 。因为在他的作品中 , 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话又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儿化音加的恰到好处 , 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总是在脑海里想象着一个慈祥老者的形象 , 将听过的故事用口语化到极点的北京土话一一娓娓道来 。
在《茶馆》中 , 大力妈向老掌柜道别的时候说的"硬硬朗朗儿" , 老掌柜在请客人落座时说的"您请着"都蕴含着浓郁的老北京特色 。就像飘香的炸酱面 , 就像浓郁的豆汁 , 就像蜿蜒曲折的胡同 , 这都是属于老北京独一无二的味道 。老舍先生作为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 , 作为一位血统纯正的旗人作家 , 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最地道、最纯正的北京 。
也许有的人会说老舍先生的《茶馆》没有革命意识 , 没有向人们展示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我认为在那个腐朽的时代 , 改革的志士都被杀头 , 搞实业的商人都被欺压 , 在这样一个时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来?我记得剧中有一位曾经搞过实业、进过国会的知识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经文 , 不问世事 。面对政治家的邀请 , 固执的坚持自己除了念经什么也不会 。因为他已经对那个时代失望了 , 他已经对那时的政治失望了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实出现在那个时代的场景 。面对这样的黑暗 , 该到哪里寻找光明?我相信从始至终老舍先生斗不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北京 , 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时代 。
在那个时代 , 人们看不到光明 , 看不到未来 。下层人民生活在黑暗当中 , 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担忧 。而统治者则夜夜歌舞 , 时时丝竹 , 不关心社稷 , 更不担心人民的死活 。试问这样的时代 , 又要如何看得到未来?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