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底两万里有感|读《地铁里的枪声》有感( 三 )
由于被告与受害人属于不同的种族,在筛选陪审员时,还要考虑种族问题 。为了澄清陪审员曾受害过的刑事犯罪的种族上的含意,克兰法官把每一个犯罪受害人叫到审判席前,询问加害他们的罪犯的种族情况,这样他们可以说话不会被其他候选人听到 。询问这一问题的要点在于:考察候选人是否将种族歧视与对犯罪活动的恐惧联系起来 。而美国各州法律对以种族因素排除陪审员的规定并不一致,根据当时纽约州的法律,被告可以有系统地把黑人(受害者种族)排除在陪审团之外,检方不能对这种歧视行使绝对质疑反对权 。
总而言之,检方和辩方对于对方所要寻求的陪审员类型都有妙策,他们在挑选陪审员时经常要凭直觉作出判断 。双方都充分利用筛选陪审员的过程中可以与陪审员直接讲话的机会接近陪审员,跟这些拥有裁决权的人建立友好的个人关系,教育他们一些将来会主导审判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教育陪审团的过程中,法官和律师都要求陪审员表现出区分信息的相当能力 。他们必须把他们自认为已经了解案件的情况,与他们在庭审中所看到和听到的证据分别开 。在大部分教育陪审员的问题上,辩护律师、检方都与法官合作,形成统一战线,来维护已确立的原则以及法律上的区分 。但相互竞争的双方律师不可避免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来与陪审员交流,以让陪审员们得到一些律师想让他们接受的观念 。而法官则会警告他们在筛选陪审团的过程中对对方当事人使用贬称是不合适的 。最后,当第12名陪审员确定后,挑选陪审团的工作就完成了 。经过幸运式的抽签,他们的其中一人将成为陪审团的主席 。
挑选陪审员的漫长过程结束后,提示案件事实真相的时刻--庭审终于来临了 。4月27日,陪审员宣誓就职,控辩双方向陪审团做开庭陈词 。然后陪审员便要在检方和辩护律师双方之间的唇枪舌战、互相攻击和律师自导自演的事实陈述之中分辩出事实的真相 。律师还要对证人作证的顺序作出决定,并像导演那样在排练中指导这些证人,带领这些证人逐渐适应他们的角色 。在庭审中,如果自己一方的证人不能表现出律师所期待的那样,律师是不能提示的,禁止提诱导性的问题 。但在交叉盘问中有质疑之处时,律师是可以提诱导性问题的,他们还可以常常很傲慢地要求证人回答"是"还是"不是" 。一般而言,辩护律师对交叉盘问比对直接盘问要强,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反击公诉方的证人 。
在庭审中,陪审团将会看到检方展示的证据,如被告和受害人的供状录音和录像 。这种证据大部分在庭审开始前都秘而不宣,除了律师和法庭官员外,没人看过这些录音带和录像带 。甚至辩护律师也只是在庭审开始前不久,才知道所有那些证人是什么人 。供状录音带是陪审团听到的对当时发生情形的最为详细的描述,录音带不仅复现了当时枪击的细节,而且也让陪审团对被告的个性有一个异乎寻常的洞察 。供认状本身为辩护律师提供了辩论意见,以反击检方传唤的证人在案件的某些事实方面对被告方冲击的作证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