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读后感|鲁迅辫子读后感
辫子,曾经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而在鲁迅笔下,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和国家危机的一种征兆,在《风波》里,鲁迅正是围绕了在江南水乡发生的一场辫子引发的风波,揭示了国民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国民性弱点 。
文章一开始,鲁迅用最常用的先写景后些人的手法描述了农村傍晚美好的景色,九斤老太,七斤嫂,**七爷相继出场,他们有的不满现实,牢骚满腹,有的懦弱无能,有的墙头草,小肚鸡肠 。鲁迅用这些性格鲜明的特色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没有信念和无信仰的人的批判和讽刺 。
一九一七年的中国,一场张勋复辟事件,险些颠覆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百姓有无"辫子"就成了那个特定时期所处的立场的标志,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也没有人需要用辫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可是每个人心中却还都有着一根无形的辫子,当老人倒在街上的那一瞬间,是真?是假?我们,是扶?还是走?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在妄图骗钱而倒地的老人心里,他们想到的是一个字--钱,得到钱 。在看到倒地老人绕行的路人心里,他们想到的也是一个字--钱,失去钱 。当国民的心里再也没有了精神信仰和追求,永远的失去了人性原本的善,我们的社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一九一七年的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导致中国农村已然封闭、愚昧,帝制余孽还在农村肆虐,农民还处在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 。()二零一二年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蒸蒸日上 。可是部分没有精神信仰追求的国民自私、苟活、麻木、冷漠 。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 。而经济的繁荣也并不能真正的让国民内心强大 。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拿起笔做起了战斗檄文,我们是否该放松一直紧握着的经济发展的拳头,握起另外一只精神文明发展的手?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年宣传部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学校宣传个人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宣传委员个人工作计划书范文2022
- 工作计划|学生会宣传部个人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大学宣传委员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2021大学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计划书范文
- 祝福语|传递正能量的励志早安语录
- 工作计划|宣传部工作思路范文怎么写
- 工作计划|宣传部门工作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校团委宣传部工作计划范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