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1500字|看见读后感1500字

看见读后感

宽容是因为理解 , 理解是因为感同身受 , 感同身受是因为深刻认识 , 深刻认识则基于看见 。很多时候 , 不理解和偏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客观的看见 。

正如胡适所说 , 自由而不独立 , 终将是奴隶 。这样只会成为“主流观点”“大众看法”的附庸 , 不免落得人云亦云 。所谓偏见的形成 , 多来自于盲从和不假思索的相信 。不思考就相信任何一种说法 , 都是“奴隶”的行为 , 只是成为了观点的附庸而非观点的持有者 。更可怕的“奴隶”行为是接受了社会施与我们的 , 潜移默化形成的传统观点 , 比如要尊老爱幼 , 比如要保护弱者 , 比如同性恋是错误的恶心的 , 比如女性不婚则意味着人生不完整等等 。社会赋予我们的观点有对有错 , 而我们应该在有独立思考能力之后一一拷问自己内心已有的价值判断 , 一一甄别 , 去推翻 , 图重建 。社会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条件反射 , 我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比如一提到同性恋 , 我们就有不认同感 , 却尚未经过大脑思考 。这就是偏见 。

在看书中的同性恋章节之间 , 我一直也不认同同性恋 , 甚至带有厌恶的情绪 , 条件反射地判断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但是看完之后我才真正的开始理解 。没有深入认识 , 通过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偏见是可怕的 , 尤其是当我们自己深以为然毫不怀疑时 。事实上 , 我常常在想 , 在中国 , 在外面振臂高呼民主自由的背后 , 源动力也许并非独立意志 , 而是盲从 。

某天和一个朋友聊天 , 他告诉我他是同性恋 。事后想想 , 他告诉我之前是有挣扎有纠结的 , 并非是因为他不认同自己 , 只是他怕我不理解 , 他怕失去一个朋友 。告诉的原因是因为信任 , 或者说希望可以相互更加理解 。那天晚上的我们聊天聊了七个小时 , 起初我没有问任何问题 , 虽然心里有很多对他的好奇 , 但是我本能地觉得任何打探、好奇的行为都是窥私的表现 , 那是对他的不尊重 。所以我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 。过了一会 , 他主动问我 , 难道你没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认真的回答道 , 如果你心里有问题却不问 , 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我们 , 不理解我们 , 就不会真正的接受和认可我们 。这样我才放下了所有的顾忌 , 开始肆无忌惮地问 。我才真正的明白 , 他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 。()从刚开始发现的不认同自己 , 认为自己是孤独的 , 和这个世界都不一样的 , 到慢慢地发现这个圈子 , 慢慢地接纳和认可自己 , 他在心灵成长之路上比我们遭受了更多的磨难 , 也正因为此他才一度告诉我说 , 他的自我认同感比我想象的要高的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