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江村经济|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一本好的书应该是不仅在其专业性方面给人以知识和启蒙 , 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给人以无限的使命感 。《江村经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答辩论文 , 而其内容则源自1936年其在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 。作者通过试验检验的理论总结是这本书的生命源泉 。试验让费孝通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资料 , 也让他的理论有了支撑 , 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 这也成就了他 。

在费老先生的书的序言中 , 老先生特别提到: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他的妻子即是在陪同他考察时不幸遇难的 , 老先生的至情至性 , 使他对妻子难以忘怀 , 而这也成为他从事研究和成就事业的动力 , 在他以后的路程中对妻子的不舍和爱陪伴了他一生 。

在书的开头 , 布马林诺夫斯基的序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概括和精要 。在序中马对文章内容做了精要概述 , 他总结道;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在生产的过程 。我读过之后发现也确是如此 , 在整部书中 , 费老先生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 , 从细微处着手 , 历时两个月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研究 , 包括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亲属关系、农业、贸易等各个方面 , 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 , 对中国农村的历史现状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 。尤其是第十二章《蚕丝业》 , 它是所有分析中的精华之篇 , 蚕丝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原则的变革 , 进而影响了其它关系 。费先生从历史角度出发 , 进行动态分析 , 而得出科学令人信服的结论 。他通过分析当地蚕丝业的发展和变迁 , 揭示了资本、文化、技术在社会个层面的互相博弈 。一个30年代的小村 , 所折射出的是国际蚕丝市场的变幻、村民的欲望、利益集团的贪婪 , 通过分析这些我们看的清清楚楚 。费先生分析了改革的重要性 , 改革是必要的 , 费老先生甚至描述了改革的全过程 , 但他同时也也认识到改革中的困难:改革者未能控制价格 , 直接原因是资金问题 。外部和传统力量相互碰撞 , 使人们看到了改革的前景 , 但又顾虑重重 。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 , 这也成为他今后几十年特别是他后来重访江村的首要原因 。

他还提到农村传统习俗 , 那些任何在现代人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习俗 , 在他的研究下显出了其历史存在的合理解释 。这也就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比如说生辰八字 , 通常中国的家庭 , 在订婚前总会测算男女之间的八字 , 即年、月、日及时辰 。()媒人把女方的红贴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 而男方父母则拿着它去找算命先生 。其实算命先生在这里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 , 父母心中早有选择 , 他们给算命先生一些暗示 , 操纵着最后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