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孟母三迁 , 三娘教子 , 岳母刺字等育子心得古来有之 , 新时期如何教育孩子?作为母亲 , 我一直在书籍、课堂中寻找答案 , 刚好女儿学校推荐亲子共读《傅雷家书》 , 我就搭上这班车 , 听傅雷侃侃而谈 , 感受默默温情的父爱 , 体会父爱如山 , 母爱如水的真谛 。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 我由后记得知 , 傅雷12年给孩子写了356封家书 , 1个月平均2封家书 , 在家书中 , 他谈音乐、艺术、做人等道理 , 为孩子指明道路 。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傅聪不仅要注意学习 , 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 让我惊讶不已 。我看看书信写于1955年 , 距今已59年 , 从这点看出 , 傅雷的前沿思想 , 不仅要孩子身体健康 , 还要心理健康 , 相比 现在很多家长要成熟很多 。
回想一下 , 为什么现在生活越来越好 , 却有更多的孩子选择自杀 , 离开尘世 , 像《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中的七七 , 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 , 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轻飘飘的扔了下去 , 这仅仅是她讲的刺激吗?
我的心很疼 , 不仅仅为孩子 , 也为家长 。社会发展到现在 , 为什么人们没有敬畏生命的思想?家长在社会的环境中 , 眼光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 , 忽视周围的一切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现在有多少家长会用传统文化教育孩子 , 横流的物欲 , 遮住了我们的眼光 , 孩子成了我们的延续品 , 实现自己的愿望 , 而不是孩子的愿望 。诚然我也曾是这样的一名母亲 , 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慢慢看到了那个失落的自己 , 我知道女儿是独立的个体 , 我不能主宰她的想法 , 但我会陪着她慢慢前行 。
记得看过一部很棒的电影《美丽人生》 , 他讲述二战期间 , 在纳粹势力的笼罩下 , 身为犹太人的父子被送往集中营 , 在这个完全没有盼望的世界里 , 父亲凭着爱和幽默感 , 让儿子的每一天都活得开心 , 活得有盼望 。父亲在遭纳粹处决前 , 儿子从木箱缝隙中窥见士兵用枪顶着父亲的后背 , 准备要枪毙他 , 但父亲仍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 大踏步地向前走 , 还扮作跟儿子玩游戏的样子 。直到临死前 , 父亲仍要为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 , 真叫人笑中带泪 。这位父亲用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 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 亦如傅雷对我的启示: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