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2篇


四年前就看过孙老师的这本《爱和自由》 , 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好 , 可是书看完了就完了 , 没有很深入的去执行 , 概念式的东西在头脑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 。曾经工作的早教机构虽然也主张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 , 但就像孙老师在书里所说的传统的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 , 那条路越走越偏 。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 , 总觉得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强烈的无力感 , 自己和孩子都很痛苦 。一直想不明白:作为妈妈自己好像已经尽全力了 , 但是为什么教育的路还是那么痛苦呢!直到我听到了孙老师的讲座 , 走入爱如是 , 参加读书会 , 再从新拿起《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孙老师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 , 其中有一段话特别的触动我: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 , 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 , 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 , 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 。在儿童的精神上 , 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从不怀疑孩子是教出来的 , 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权威自居 , 我说的都是对的 , 都是为你好 , 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 , 你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成人固守着自己的信念 , 没办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观察孩子 , 更没办法观察到孩子的内在需求 , 也就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然后成人就开始抱怨这孩子真不乖 , 带孩子真是折磨人啊 。这也许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所谓的“问题” 。如果不能了解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 , 而是需要条件的准备 , 儿童会自己吸收这一规律 , 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

我走进爱如是后 , 我仔细观察身边的孩子 , 他们大部分都很自在 , 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 , 老师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 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 , 孩子表现出的那种工作时的平静 , 游戏时的喜悦 , 发生冲突时情绪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着我 。()我从心底觉得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类的发展中有一个法则 , 就是爱 。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 , 最大的真理就是爱 。无爱和非正常成长史这个世界最大的罪恶 。”作为妈妈我们总是说自己多爱孩子 , 可是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 不稳定的 , 变化莫测的 , 一切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时我们是爱孩子的 , 孩子要什么我们都会满足;孩子“捣乱”的时候 , 发脾气的时候 , 我们自己身体很累的时候 ,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都是不爱孩子的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 经常会跟孩子说你怎么这样 , 你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妈妈?那种感觉非常的无力也非常的无奈 。现在每当我想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缺爱 。在我有情绪 , 我不舒服的时候我需要别人的安慰和爱 , 在得不到的时候我希望从孩子哪里得到 。我深深了解这种缺爱 , 不能独立 , 依赖带来的痛苦 。我想结束这种痛苦 , 更加不愿这种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续 。随着自己和宝贝在爱如是一天天的学习 , 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们之间微妙的变化 , 我们开始定规则 , 开始分享情绪 , 开始平等的对我们的冲突发表意见 , 孩子知道妈妈不会再那么情绪化 , 对妈妈的爱有一种笃定感 。我也越来越明白“爱你如是 , 非我所愿”这八个字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