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笔记|《我的北韩童年》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是一位“脱北者”(北韩难民)名叫姜赫,他年纪很轻,1986年出生,1998年因为受不了饥饿的痛苦,与父母偷渡图们江逃到中国,过了四年逃避追捕的日子,辗转从越南经寮国(大陆称老挝)进入柬埔寨,在柬埔寨受到基督教国际救援组织的救援得以抵达南韩,结束苦难的日子 。

这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男子有着我们难以想像的日子,例如他如何安度严重饥荒的日子,又如何在逃亡的路途中与家人共同面对种种困难 。无论是捕田鼠、潜入国家农场偷水果、玉米,还是与其它饥饿少年夥同抢劫,包括他在如何应对寮国军人的盘问,虽然早已知道他顺利逃脱的结局,但在看书时,还是不由得紧张起来,替他捏把冷汗 。

书中有诸多情节令我印象深刻、沉吟许久 。例如,当姜赫看到平壤阅兵的电视画面,仍会不由自主的起身跟着哼唱那些赞颂伟大领袖的歌曲,一开始唱就停不下来,一定要唱到最後一段副歌才停止,我不禁好奇,怎样的洗脑可以令一个人机械式的进行自己恨极了的动作,即便姜赫到了南韩知道北韩的真相後,恨不得可以亲手拧断金正日的脖子」!

姜赫也提到小学时有一次不小心素描了「伟大领袖」,遭到老师严厉的体罚与批评,他如何以一种很习惯的低姿态行为写下自我批判报告,内容多半雷同,自我批判写得越长越好,十页比五页好,所以要在悔过书中加料,说三道四,离题,满口政治术语,赘字,同义辞和不断换句话说最容易被当局接受的自我批判要有绝对的语气我为认真工作服务社会和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以大将军伟大领袖同志金日成值得信任的仆人为了锦上添花,最後还要大言不惭,郑重发誓,永远不会再犯这种不配成为社会里优秀社会主义者的滔天大错」 。

书中还提到「我们从小学一年级,等於七、八岁就开始进行批斗,它使我们明白到成人生活的三个根本价值:相互怀疑是美德,说谎能确保利益以及贿赂才有优势」 。

其他诸如在姜赫的课本里,如何神话金氏父子,甚至说他们动动手指头就能致敌人於死地,甚至爬上树摸到了彩虹,又如何被要求必须滚瓜烂熟的背诵这些故事,而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都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电影院播放的永远都是对日抗战胜利成功的那一套,中小学生必须到田里劳动,还不时有广播宣传车播送着「赞颂伟大领袖的歌曲」 。在姜赫出生的北韩隐城郡里,还有一尊高大到必须仰视超过五公尺的浮雕画像镶大理石,而且到了晚上必有巨大耀眼的聚光灯照耀,即便停电、即便饥荒都不曾黯淡过 。

公然的执行死刑并鼓励聚众观看,在北韩这个社会里具有杀鸡儆猴的效果,因为姜赫非常生动且细腻的描述了他所看过的死刑场面,行刑手如何綑绑死刑犯,在寒冷天气下脑袋被打落後的死刑犯身体内的热气如何迸发,我简直无法相信,这麽残忍的场景如此深深烙印在姜赫的脑海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