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全球版|《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读后感
李达
这是一本由雷军作序的书,序言中吐露了他对于iPhone和乔布斯本人的追捧;而另一位作序者是着名的媒体人《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发行人吴伯凡,我也是听到他在收音机里的推荐才有幸拜读的!
同时,这也是一本独特的书,我想在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产品说明书》之外,大抵很少有像这样围绕一件商品所写的书籍 。作者曾航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资深IT采访人员,为了写这本书,前后花了大约1年的时间,奔赴深圳、上海、苏州、长沙、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实地走访,搜集资料,单就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就是值得钦佩的!
本书的内容几乎涉及了iPhone从无到有、直至消亡的整个过程,包括:苹果如何研发、重要部件如ARM处理器、触摸屏的研发生产、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台湾厂商的参与、由韩国和日本提供的重要零部件、以及iPhone的渠道和销售、AppStore及应用开发者,甚至还包括iPhone的走私、山寨、翻新以及分拆 。
下面着重谈一谈下面三点的感受:
一、苹果的研发
为什么苹果可以研发出iPhone这样革命性的产品?结合本书以及相关书籍,试着回答如下:
1、乔布斯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及手段在苹果公司塑造了强大的“凝聚力” 。如此突出的凝聚力直接促使苹果具有创造功能简化而品质优异的产品的独特能力 。而“功能简化”和“品质优异”本身就是产品差异化的两把“利器”;
2、“一掷千金”的研发投入和“世界一流”的人才 。前者,仅为了研发iPhone一代,苹果大约花费了1.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后续的研发费用更是不计其数;后者,例如擅长酷炫外形设计的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从知名连锁超市Target聘请来的擅长零售业务的Ron Johnson,以及从康柏挖来的擅长供应链整合的蒂姆·库克(Tim Cook),也就是现在苹果的CEO 。
3、这一点可能会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合作” 。()大家印象中的苹果仿佛总是“特立独行”,但是别忘了:它与ARM以及三星合作研发微处理器、与台湾宸鸿合作研发电容式触摸屏、与康宁以及蓝思科技合作研发“金刚玻璃”、与富士康合作研发生产工艺,就连苹果最初想到做手机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想到与摩托罗拉合作 。
二、台湾、韩国、日本在iPhone产业链上的地位及各自问题
iPhone是典型的“全球化”的产物,如果把一只iPhone 3GS拆开,其中34%的零部件来自日本、17%来自德国、13%来自韩国,当然这些零部件都是由台湾厂商最后组装的 。
1、台商
台资企业的独家秘笈是把实验室里的样品搬到生产线上批量生产,其中涵义可不仅仅是“代工”两个字可以言及,工期和良品率是其中的核心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生日快乐祝福语搞笑版
- 祝福语|结婚祝福语英文版浪漫短语
- 祝福语|结婚祝福语英文版短语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英文版
-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英文版
- 白鲸读后感英文版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英文版
-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读后感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英语版
- 茶花女读后感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