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读后感|《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读后感---相遇或是错过
潘家福∕文
乍看之下 , 这本书的书名《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准会叫卫道者吓了一跳 。其实 , 台湾女作家张让的这本散文集在内容上丝毫没有猥亵之意 , 反倒是写来自然平实 , 贴近作者的生活家常 , 表达严肃的哲思 。作者在自序中提及 , 这是她出版的第15本散文集 , 但是对于写散文 , 却发现“越来越觉得难” 。散文形散 , 没有一个固定的章法或格式 , 写久了 , 又怕一再地重复自己 。因此 , 她与“文字陷入长久的拉锯战” , 最后不禁感叹道:“写作总逃不了这一字——磨 。”
在《我这样的一个嫖书客》一文中 , 张让以有趣的笔调突出她的一种读书心态:“周旋众书诚然风流 , 可是寡情 , 有点像嫖书 。”因为“贪心” , 作者宁愿选择博览群书 , 与众多的作家在精神上交往 , 而舍不得错失机缘 。读书是自己的事 , 选择与书籍深情相遇或是擦肩而过 , 似乎没有柴米油盐来得重要 。然而 , 对一名嗜书者而言 ,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解瘾 , 仿佛是占有了赖以活命的食粮 , 当然也就不会错过张让的佳作了 。
理性与感性兼具
不少评论家都将张让的作品归类为知性散文 , 因为她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对人世现象的探索和批判 , 以及对人生本质的深入思考与反省 。《有时到达只是一种印象》一文 , 即是作者几度迁徙 , 移居美国多年后 , 探讨人生安顿的归宿 。作者寻寻觅觅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到达” , “那种甚至超越在一个地方安身立命的状态 , 而是身心内外的归属感” 。她认为美国农夫作家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从城市回归家乡肯德基山脚下 , “全力投入土地四时生活” , 深情守护着大自然 , 才是生命真正的“到达” 。《想象的抛物线》一文则是作者从自己的居住经验出发 , 想象城市未来的发展 , 是否像是一道抛物线 , 在达至繁华的顶点后 , 又回头追求一种减速、纯朴、低耗能的生活模式?
作者在《你必须这样假设》一文中感慨自己常常“想得太多” , 结果“掉进了虚无 , 不然因无所适从而瘫痪” 。生命有时候看似复杂 , 有时候又可以很简单 , 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诠释 。城市人自囚于高度文明的樊笼里 , 反复在纠结的人生矛盾中打转 , 最终无法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也许 , 人生本来就不是一道简明的是非题 , 暂时让思维歇息 , 返璞归真 , 反而更容易进入轻安自在之境 。因此 , 张让也企图在周而复始的人生中捕捉难得的小乐趣 。例如 , 她描写冬天里雨点滴落在车窗上的画面 , 以及夏日黄昏的草地上 , 萤火虫金光飘飞的美景 。这些稍纵即逝的景致闪现出单纯清新的美感 , 为她带来无比兴奋和喜悦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